构筑体系 立足实践
哈尔滨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改革创新,以走近冰雪艺术、感受地域文化、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人文修养为主旨,致力于美育工作,美育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美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有效,美育教学资源更加充分多样,校园美育氛围更加温馨和谐,学生美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美育:城市大学的使命担当
高校育人工作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校育人工作新要求、美育工作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美育在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引领地域文化新期待 哈尔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情,独特的冰雪、音乐、湿地、啤酒等文化元素符号,为学校美育提供了丰厚土壤和历史素材。哈尔滨学院作为市属仅有的一所本科高校,始终坚持“融合共生”理念,肩负城市大学的使命担当,成立哈尔滨城市文化研究所,开展城市文化研究。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湿地旅游节等大型活动,聚焦冰雪文化、黑土文化、龙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凸显哈尔滨文化特色。
彰显办学优势新探索 哈尔滨学院由6所院校合并而成,具有人文艺术学科优势和地方教育资源优势。特别是几个前身院校在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和专业传统优势,既培育了大批专业人才,又秉承传统优势推动了美育。
学校以国家级别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龙头,依托艺术设计和摄影两个省级重点专业,构建文化艺术类专业群,奠定了美育的良好基础。在30余年办学进程中,倡导“创新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理念,创办了省内较早的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摄影、动画、绘画等专业,积淀了深厚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经验,形成了“课堂——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4000多名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学校依托省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艺术实验平台,构建“设计艺术工作坊+工作室”的教学科研体系,形成“前校后厂”实训模式,突出产学研用相结合,承接重大文化艺术项目,已成为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重要的艺术设计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品研创基地。
多维立体:构建美育新体系
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学校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划分为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艺术体育三个系列;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包括“中外文化与人文情怀”“生命关怀与艺术审美”“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等8个模块161门通识选修课程。其中人文艺术类课程43门,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诗歌、书法、文艺评论等文学艺术领域,建构起美学理论探究与艺术创作实践相互交叉融合的人文艺术课程体系。
学校开展冰雕雪雕、民间音乐、民族舞蹈、冰雪陶艺等地域文化方面的艺术教育与实践训练。建成9门“慕课”,有“建筑艺术赏析”“走进民间音乐”“汉字书写的艺术”等6门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提供在校生选修,而且还提供给“优课”联盟的124所院校,在线人数达到3万余人。引入国家级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艺术与审美”“世界博物馆艺术经典”“走进故宫”等,方便学生了解世界艺术精粹。购置了艺术资源数据库,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效 学校积极促进人文艺术类学生社团发展,成立了25个艺术类学分制社团,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门类,覆盖学生8000余人。特别是“大学生冰雪艺术社团”吸引了近千名学生参加,开展了冰雕、雪雕、冰雪陶艺、冰雪动漫、冰雪摄影等一系列艺术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历时17年,打造了许多校园文化艺术品牌,如学生社团嘉年华、“丁香杯”合唱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多媒体创意设计大赛等,每年大约有15000多人次参与。
学校制定《哈尔滨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实施方案》,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器乐团、舞蹈团、话剧团、主持人艺术团等,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展现艺术风采,增添艺术魅力。积极引入高雅艺术进校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近艺术,欣赏艺术大师高超技艺,感受高雅的艺术魅力,提升艺术素养。仅2016—2017年就举办了16场活动,师生累计观赏人数达9800人次。
发挥人文艺术学科独特优势 学校构建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文化艺术类专业群,已有10个艺术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3.3%。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引领,实施专业综合改革,突出个性发展,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艺术理念、职业品质优、人文素质高、理论基础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数量多、水平高、成果显著的人文艺术学科教师队伍。如,王斌教授的冰雪绘画艺术创作团队,创作查干湖冬捕为主题的中国画作品——《查干湖之冬》,获“2014百家金陵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2016年“黑龙江文艺奖”。王同兴、唐衍武教授的冰雪陶瓷艺术创作团队,在冰雪陶瓷制作工艺、创新冷热对流技术等方面大胆尝试,“冰花瓷”和“冰雪陶”成为冰花雪韵文化的一支奇葩,瓷板画《雪乡》获2016年“创意龙江”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金奖,钢笔画《雪乡晨曦》获2013年全国第六届钢笔画大展奖。孙作范教授的动漫艺术创作团队,融合东北地区民风民俗创作的《黑土萨满》《东北秧歌》系列作品,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地图项目办公室全球首席运营官袁希琳的高度评价。祝劲松教授的冰雕雪塑艺术创作研究团队,多次获国内外冰雕雪雕大赛金奖。
创新机制:推进美育新实践
创建美育工作新机制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哈尔滨地域文化特点,创建“委员会+学分社团+专业学院”多维立体的美育工作新机制。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由校领导、职能部门以及知名教授、艺术大师组成,负责顶层设计美育工作的规划方案,推动美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学分制社团归属校团委,主要负责大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参与校内外艺术类赛事、国内外文化交流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活动。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主要负责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指导艺术社团活动、艺术学科理论研究、普及审美教育、营造校园人文艺术氛围等工作。
构筑艺术实践拓展平台 学校依托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现代艺术研究中心,搭建艺术创新创意创作实践平台,建立了“冰雪艺术研究中心”“大学生冰雪艺术创作中心”等。与赛格印象文化设计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共建冰雪艺术研发创作中心,合作开展“《梦回哈尔滨》舞美光效技术合作项目和虚拟现实项目”和“冰雪材料3D打印装置系统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学校发扬师范教育优良传统,加强对师范生“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将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列为师范生必修课,形成了办学优势。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委员会已将规范汉字书法教育研究基地设立在学校。
“艺术沙龙”“国学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王蒙、叶辛、梅墨生、喻大华和以色列美翁·艾萨克森、俄罗斯安娜等来校作讲座;举办电子管风琴“大师班”,聘请日本、俄罗斯等国际大师开展艺术指导。大学生创业园每年投入60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项目《远航沙画:用一捧沙打造文化艺术营销的旗舰》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微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年利润达百万元以上。《云中白鹤》在黑龙江旅游艺术品市场推广。
营造审美文化氛围 学校重视环境艺术对于人的塑造作用,设置艺术馆、艺术文化长廊和校园雕塑,定期举办艺术家作品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音乐厅、教学楼、展览馆、欧亚景观区等设备设施,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注重树立美育典型,营造审美文化氛围。摄影专业毕业生杨柳的作品《日子》,获德国宝马艺术奖。公艺设计专业学生韩远广创办的哈尔滨运广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致力于黑龙江冰雪文化推广。美术专业毕业生李昱辰,被《中国艺术家》杂志专题报道。学生在国内外冰雕雪雕大赛、健身健美比赛、瑜伽大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学校大力宣传这些优秀典型,营造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创新形式载体,丰富有内涵、显特色、具活力的“早操晚自习”形式,彰显专业特色,规范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养成教育。成立于2016年5月的大学生国旗护卫队,让学生感受国旗的庄严,激发师生爱国主义情怀,他们承担了宣讲国旗法、国歌法、大型升国旗仪式和各类重大礼仪性活动,已成为校园的精神坐标,是学校一道极亮丽的风景线。
(哈尔滨学院党委书记孙洪庆、校长胡宝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