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的“娘家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先后招聘特岗教师1201名,有效缓解了当地师资紧张局面,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从整体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些被誉为当地农村基层学校“金凤凰”的特岗教师大多刚刚毕业,远离家乡,如何让身处异地的他们生活安心、工作顺心,成了一直以来的一个现实问题。

    这些年来,献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杨连军当起了特岗教师的“娘家人”,他用真情和行动温暖了一个个异地特岗教师的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暖心局长”。

    2010年,献县特岗教师曹冰一直在当地任教。她的爱人刘凯,家住邢台沙河市,夫妻长期分居,特别是他们的孩子还很小,生活存在诸多不便。2015年,献县招聘合同制教师,刘凯想要报考,但招聘要求报考人员必须是献县户籍,不符合这项规定的刘凯让夫妻两人都犯了难。

    了解情况后,杨连军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促成了“特岗教师配偶非献县籍的,符合报考条件者可破格列入招聘范围”政策的出台。

    当年,刘凯顺利通过考试,像曹冰一样来到了献县教书,夫妻两人结束了长期分居的状态。“现在我们生活很幸福,工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曹冰笑呵呵地说。

    2017年7月,通过走访,杨连军看到还有8名大龄未婚异地特岗教师工作在农村一线,便默默的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经过调查筛选了大量教师资料后,杨连军同相关部门协商制定了“满27周岁未婚异地特岗教师无条件调入县城学校工作”的政策,尽最大可能为他们解决婚恋问题创造更便利的条件。政策落地后,这8名特岗教师均得到妥善安置。

    不仅如此,杨连军还牵头特岗教师服务办公室,先后5次为本县单身特岗教师举办“青春相约·缘聚献县”青年交友联谊会,促成40多对特岗教师喜结连理。2016年9月,又特意为5对异地特岗教师举办了以“执子之手 兴教圆梦”为主题的汉服集体婚礼。“县里主要领导也出席了仪式,现场气氛隆重庄严、华而不俗、喜而不闹,成为当年轰动全县的一件事。”青年教师张天天至今对当时情景记忆犹新。

    把异地特岗教师放在心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是杨连军的工作常态。2010年特岗教师刘波在献县韩村中学工作。2014年,在同事们撮合下,刘波与献县淮镇明德小学的教师王苗苗组成小家庭。婚后,两人仍在各自工作单位坚守,长期两地分居。杨连军知道后,协调教体局相关部门根据“非献县籍因婚姻问题,可申请在乡镇间调动”政策,为王苗苗办理了工作调动,与丈夫同在韩村中学任教,并搬进了教师周转房。

    2013年的特岗教师狄帅丹,3年服务期间一直在西城乡小学工作,工作业绩突出,艺术教育有声有色。于是,杨连军跟相关部门协调,根据“异地特岗教师中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将狄帅丹调进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发挥她的专业特长。

    “用政策和情感留住异地特岗教师的心,还要给他们创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杨连军有一个设想,他打算深入挖掘这些特岗教师的潜能,让像狄帅丹这样的人才在新建实验高中开设特色艺术班,为献县高中教育谋求多元化发展。

    如今,大批特岗教师已成长为当地教育教学骨干,有30多人走上了小学校长、安全主任、教导主任等学校领导岗位,有的还成了县政协委员、被提名为省党代表。杨连军用真情关怀着这些特岗教师们,让身处他乡的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杨连军说,“用心温暖人,以情感动人,用事激励人。异地特岗教师为我们做出了贡献,我们理应做好他们的暖心人、贴心人。”(本报记者 周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