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训教师“人来了心也在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6-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参训率下滑,人来了心却不在场……在国家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力度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处长彭隆辉作为多个国培项目的管理者,在谈及当前国培“送教下乡”项目面临的挑战时说,“送教下乡”需要重心下移,更需要转型升级。

    据悉,目前很多地区的“送教下乡”培训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状态。因为教育部对“送教下乡”项目的天数等问题有明文规定,不得不执行,但却又很难将之真正落到实处。主要问题在于外来专家的培训内容与当地教师需求无法有效对接,培训形式以讲座为主,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谁来送、送什么、送给谁、怎么送”等“送教下乡”难题,也正是近日在江西省万年县召开的“国培送教下乡经验交流会”与会者关注的话题。

    谁来送:送教专家不仅要有名更要有趣

    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类似的培训场面时下人们已司空见惯。针对一些名师讲座呆板枯燥的弊端,江西“送教下乡”项目在筛选培训教师时增加了一个新标准:“不仅要有名,还要有趣。”

    萍乡市城厢中学金小玲的课上,歌声、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听过她英语课的老师,都说她的课很像联欢会,而“愉快教学法”正是金小玲的追求。为了帮助学生课堂上快乐地唱英语、读英语,金小玲经常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自创或者改编成歌曲、律动诗、绕口令等,有时还配上一些幽默的简笔画。金小玲同时注意利用电子白板、微课课件、翻转课堂等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作为江西省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金小玲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婺源县中小学71名英语教师演示了“愉快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她以实用的课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参训教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一位参训教师说,在笑声中自己不知不觉间也开悟了。

    在宜春丰城市剑声中学小学部教师鄢细民的数学课堂上,以往枯燥无味的难题摇身一变成为饶有趣味的小故事,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抢答赛……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很多难题都不再是问题。一位参训教师说,此前他和同事都抱怨小学低年级数学太难教。由于年龄局限,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数学对他们来说仿佛就是难以理解的天书。江西省首届骨干教师、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鄢细民老师分享的将数学变得“好玩”的经验,让他恍然大悟:“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教。”现在他自己的课堂上,也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巧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了。课堂上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兴趣高涨,学习也变得特别积极、轻松自如。

    此次江西省国培“送教下乡”项目组建了实力雄厚的培训教师团队,包括全国知名专家教授、省市县学科教研员、教学一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共55人。比如,语文学科的主讲专家为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关景双,英语和数学学科主讲教师为本省名师、学科带头人金小玲和鄢细民,他们学科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讲课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几句话就能抓住参训教师的心。

    送给谁:薄弱学科更需雪中送炭

    在很多地方音体美被视为“小”学科,不受重视。相关教师能得到的培训机会较少,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也相对不足。

    “当时觉得自己命好苦啊,好不容易盼到周末双休日,又被抓过来培训。”入职不满一年的江西省万年县石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叶定妹,回想去年10月第一次参加“送教下乡”培训时的情景,自己先笑出声来。当时叶定妹每周28节课,还要批改作业,非常累,似乎过早地进入到职业倦怠状态。她印象中的培训都是无聊又无趣的。没想到培训教师一开场就说“我们要玩转手机”。江西省万年县中小学第一次“送教下乡”培训的主题“手机微课程的开发与运用”让她眼前一亮。

    江西省万年县教体局副局长汪世鹏说,此次“送教下乡”团队能为万年县培训音体美教师,算是“点菜”成功。为什么音体美教师更需要培训?这是本县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其一,前些年音体美教师转行较多。现在有一些回到本专业,发现专业技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和发展,急需知识更新。其二,涉及一些乡村学校师资的具体情况。目前新招聘的小学教师,替代了部分民办教师,初中则青黄不接。尤其是农村城镇化之后,乡村学校留不住教师,很多家境较好的学生,都到县城去上学了,学生少了,教师编制人数也减少了,就是说无法增加新教师编制,致使一些学校音体美教师出现了结构性短缺。同时在岗的音体美教师也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技能。

    如何送:每位教师参与其中才能收到实效

    墙上贴着五颜六色的大号二维码,老师举着大幅海报入场,现场演示手机应用软件的强大功能,示范如何利用微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这一切都让在场的乡村教师感到格外新奇。

    在培训专家李玉平的带领下,参训老师纷纷拿出手机,以学校为单位几位老师组成一组,用手机录制课堂小游戏,并尝试使用二维码生成器将视频生成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手绘的海报上,现场展示。40分钟时间里,会场变身“录像室”“绘画室”,老师们纷纷开动脑筋,寻找新创意。

    “专家讲座+助教辅导+课程支持”形成了一个学习场景,促使每位教师都要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培训。万年县的助教团队教师由县进修学校推荐,根据“自愿、有想法、有组织力”三条标准,最终确定体育学科洪文、音乐学科姚丽萍、美术学科许高斌三位老师作为培训专家的助教。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更清楚当地教师的需求,辅导也能更击中要害。在这样的培训中,学员不只是倾听,还需要实践、体验、制作、讨论、演示。最后,参训教师学会了使用“小影”“讯飞语记”等手机软件,拍摄视频并进行微课制作,同时学会了使用联图软件制作二维码。

    教师研修成果最终形成了“游戏与学科教学”两套码课,这些码课也是集百家之所长的“智慧共筹”,成为万年县音体美学科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扫码就能用,十分方便。

    彭隆辉介绍说,江西省国培“送教下乡”项目自2017年8月中旬启动至2018年1月上旬结束,历时近5个月,万年、婺源两县共997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参加了该项目的培训。其中,万年县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3个学科的教师377人,婺源县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的教师315人。此项目在2016年之前主要由高校来执行。2017年通过招标方式首次引进了中国教师研修网、奥鹏等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线下项目实施,这也是探索“送教下乡”项目转型创新的举措之一。中国教师研修网相关项目负责人封立俊在培训之前亲自带队调研,充分了解一线教师需求。培训中,李玉平等专家注意按需培训、按需施训,课程针对性比较强,培训方案精细,引入了许多课例和微课。事实证明,乡村教师真正欢迎的正是这种有趣、有用又有效的培训。换句话说,只有针对“送教下乡”项目现存的问题和弊端,对症下药,逐一破解,才能确保“送教下乡”收到实效。(本报记者 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