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座位”看教育
编者按: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座位不只是个物理意义上的座位,而是承载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教室内课桌椅怎么摆?怎么对学生的座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室座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变化背后折射出教育理念的变革,甚至可以说,座位本身就是课堂教学改革重要的一部分。
课桌椅怎么摆,小问题有大讲究
芮可佳
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方法,课堂学生座位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
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很多学校开始推行小班化教学。小班教学为安排和摆放桌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教室桌椅的摆放,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活动的开展,也关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否落到实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之上的。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他们的经历以及动手实践的过程息息相关,人类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通过已有经验与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课堂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从被动的输入变成主动的探索;从单纯学习知识本身,变成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终身受益的技能。这一教学方法加大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导下,选择自己想要学习什么,怎么学,甚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对不同形式桌椅摆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设计自己教室的桌椅摆放提供参考借鉴。
传统式:相互干扰少但不利于主动学习
右图这样的桌椅摆放形式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相信也是大部分教师亲身经历过的。很多教室因为空间的限制,不得不以这种最有效率的方式进行课桌椅的摆放。这种摆放形式的好处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私密性以及独立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可以防止受到他人的干扰。因此,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在学生进行考试或者课堂展示的时候使用。很多教师比较喜欢采用这种形式,因为站在讲台上,教师自然而然成为整个课堂的焦点,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集中在教师身上。可是仔细想想,学生真的都在认真听讲吗?学生的学习效率真的高吗?他们是否真的投入到了教师的讲解中呢?可能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越大,肢体语言越丰富,学生的注意力会越集中。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知识也会越多。然而,根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来看,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保留率仅为5%。也就是说,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可能把大部分的知识都忘了。但如果能在课堂中融入多元的学习模式,最终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再授予他人,那么90%的知识将会一直留存在学生的脑海中。传统的桌椅摆放形式,对于较为主动的学习模式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里很难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同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U形或T台式:最有利于面对面的交流
右图这两种桌椅摆放的形式,从名称上来看就知道,谁站在U形的中心,或是T台上面,谁就是瞩目的焦点。因此,U形以及T台式的桌椅摆放形式都适用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不过与传统模式的桌椅摆放形式不同,U形摆放在较为小型的课堂中,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间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关系。而这种形式的缺点在于,如果想要进行小组互动,实行起来将会比较困难。另外,对于比较害羞的学生,像这样完全暴露在大家的目光之下,可能会比较难以适应。
我曾经在我的课堂中使用过类似模特表演的T台式的桌椅摆放形式。当时是根据教室布局的需要,因为在教室的南北两侧墙面上都有可书写展示的白板,又因为学校的桌椅是不可自由移动的,因此这种T台式的桌椅摆放,可以让我最大化地利用教室内的资源。除此以外,辩论形式的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桌椅摆放的形式也可以很好地开展。
小组合作式:“利”把握不好也可变为“弊”
在21世纪的课堂中,像右图中所示的这种小组式的桌椅摆放形式较为常见。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间小组式的交流,同时给予了每一个学生一个较为安全舒适的环境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的声音都可以被听到。通过这样的座位安排,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焦点。同时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还可以通过讨论决定符合自己小组的学习方式及成果检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沟通、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各位教师注意的是,这种桌椅摆放形式下的课堂同样有着它潜在的问题,即对于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会很容易开小差,或是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一旦学生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再想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
组合式:为差异式教学提供选择空间
最后一种桌椅摆放形式是如上图的这种组合式。这种形式的桌椅摆放在中国的课堂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在西方课堂中正在逐渐兴起。在讨论这种组合式的桌椅摆放形式之前,需要提起另一个概念,就是差异式教学。差异式教学是指在同一节课内,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能力以及喜欢的学习方式制订出不同的课堂教学及活动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加入不同的小组,同一课堂内几种不同的活动方案同时进行。这种差异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通过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从而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差异式教学可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从学习新的内容,到运用学得的知识进行新的创作,再到最后的成果检测。例如,在学习阶段,有些学生喜欢通过独立的探索获取新的知识,那么他们就可以选择坐在如图所示右侧的两排传统式座位上,通过自学课本,或是搜索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索式学习。而对于那些喜欢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左侧的小组式座位进行共同合作探索学习。除此以外,在同一空间里教师还可以给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办小型讲座。又比如,在进行学习成果检测的阶段,学生既可以选择传统做试卷的方式来检测自己,也可以选择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之后向整个课堂进行展示。由此看来,组合式的桌椅摆放形式可以给整个课堂带来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如何对教室内的桌椅进行摆放,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去不断地探索。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教学模式的桌椅摆放形式其实可以让整个课堂的效果事半功倍。当然,除了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外,还应该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例如如何安排座位,尽可能地避免外界的干扰?学生的年龄和人数对座位安排有什么影响?教学的目标是以获取新的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另外,教师们也需要定期改变一下教室内的桌椅摆放,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可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
沟通技能、合作技能、创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能力是21世纪学生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技能,在考虑这些能力如何培养时,不应该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室的桌椅应该如何摆放。看似不大的一个问题,背后的学问却大着呢!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清澜山学校)
?观察与思考
帮学生找到“最佳位置”
严育洪
在学校教育中,许多教师一般以为学生的座位只是学生的“坐位”,只是考虑学生的身高体貌来安排就行。其实,安排学生的座位也是教育的学问,高明的教师应让座位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给学生一个可变动的座位
学生都喜欢变化,变动座位能够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座位的安排可以持民主的立场,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学生根据抽到的号为先后顺序自由选择座位,教师再根据特殊情况做一些微调。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总是“秧田式”的座位,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座位形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比如在有些课上,适合展开辩论,不妨按照正方反方,让学生分两排相对而坐,更能让学生进入角色。
给学生一个可仰望的座位
前前后后的座位在学生的眼中,有时并不仅仅是一个个座位,他们可能想到的是哪个位置坐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哪个位置坐的是自己学习的榜样,那个位置坐的是自己喜欢的人。此时,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小于座位之间的物理距离。
学生会因个人的喜好与人际关系的亲疏而希望自己的座位能安排在哪里,此时,如果教师能够明白学生的心愿,投其所好,让学生如愿以偿,这就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比如,有一所学校开设虚拟银行,学生积满一定数量的虚拟币,就可以选择座位,甚至还可以选择同桌。
给学生一组可合作的座位
为了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就近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讨论,教师可以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有意识地渗透这种理念。
例如常用的、比较简单的合作与讨论一般是前后两排座位的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这样讨论只需前排的学生转身即可。在安排这样的合作小组的学生座位时,为了让互帮互学作用最大化,我们可以根据学力水平的较好、中等、较差三个层次,大致按1∶2∶1的比例组建成四人学习小组,并注意学生性别、性格、兴趣等的差异组合。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善于协作,有求同心理,而男性的判断力、竞争力强于女性。男女生组合和不同性格的学生组合有利于各种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实现优势互补。
这样的四人学习小组学生座位安排,对较差学生或较好学生来说近距离交流的均为中等生,对中等生来说,近距离交流的是较好生和较差生,彼此认知模式有一定的差别但差别并不是最大,思考和讨论问题时容易沟通和带动,必要时转换成同桌讨论亦呈现此种状态。我们都有类似经验——打乒乓球或下棋时,如果对手彼此的水平差距不大,双方会越战越有劲,如果彼此的水平差距较大,双方会索然无趣,学生讨论时也是如此。
另外,在小组合作的安排上,还可采用组长轮流制,同时适当考虑小组成员轮换制,或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编组,使座位可以流动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接触面更广。
给学生一组可互补的座位
一是通过座位实现学生性格上的互补。学生性格正处于成长期阶段,有相当的可塑性和变化空间。将不同性格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可以起到性格互补的作用。同桌、相近座位的学生性格差异,会给他们带来优势互补的机会。
二是通过座位实现学生能力上的互补。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强有弱,让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坐在一起,基础好的学生有了做小老师的机会,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了随时请教的对象。这是一种没有“代沟”的沟通,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情感过渡环节。上述四人小组合作时的座位安排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