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指给我通往世界的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6-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悦纳自我的鼓励与夸奖

    小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是大院里最好的孩子。我爱说爱笑,礼貌待人;会买菜、做饭、洗衣,还会整理房间;楼里电闸的保险丝断了,我也会去换。这一切都是被父亲夸出来的。

    父亲表扬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肯定性表扬,也有鼓励性夸奖;不仅做了好事要赞美,没做事的时候也给我们暗示性激励,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分担家务,学会好多生活技能。“诡计多端”的老爸,让我感觉自己无所不能。

    10岁那年,为了让我和姐姐粉刷房子,老爸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夸我们姐俩。“我女儿特能干”“一点儿都不让爸妈操心”“都能自己当家了”,这么肉麻的话说出来之后,我真的被忽悠晕了。每天放学回家,我和姐姐踩着三个板凳搭起的梯子,当起了粉刷匠。

    两个星期后,父亲从“五七干校”回家,看着被我们刷成一道道的墙,又开始夸了:“我闺女太能干了,咱家房子真的白了好多,刷一遍就白成这样,要是刷两遍,那得白成啥样啊!”我和姐姐又乖乖地刷了两个星期,墙还真的变白了。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阐释责任伦理时,提到了事前责任与事后责任。事前责任是一种可预知的责任,意味着行动者在行动没开始的时候就清楚自己的责任担当。父亲在指导我们做家务的时候,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生活能力,还让我们形成了悦纳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些在我们还没有开始做事时他就想到了。在这一点上他可是既聪明又警醒。

    历练生命的锤打与棒喝

    从童年到中年,我一直是父亲最宠爱的那个孩子。我5岁上学,心智不成熟,丢三落四是常有的事儿,最惨的一次把书包都给丢了。我泪眼婆娑地回到家,父亲居然还安慰了我,而且瞒着母亲,跑了几家新华书店把书和文具给配齐了。等母亲发现,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

    成年之后,我才发现父亲对我是宠而不溺,在人生的关键处,会用当头棒喝与响鼓重锤,催我励志奋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1981年,我和姐姐同时参加高考。姐姐学习好,早早进入了备考状态。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不坏的我却不紧不慢地悠闲度日,看着杂书,对着镜子发呆,下雨天还跑到阳台上数雨点。

    情况发生彻底改变时,离高考只有4个月了。起因竟是两支钢笔。

    姐姐的钢笔不大好用,父亲买来两支,一蓝一黑,英雄牌的。我正琢磨选哪支的时候,父亲却把两支笔都递给了姐姐。我一脸茫然地问:“爸,我的呢?”父亲的回答让我始料不及:“你又不高考,要笔干什么?”这么呛人的话,父亲可是从没对我说过啊,我一转身把快流出的眼泪硬给憋了回去,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那天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机,我开始在学校上晚自习,开始梳理知识点,开始背书做习题。一个月之后的模拟考试,全班70人,我从20名跃居至第2名,那年高考的录取率是11%,全校1000多人只有5个同学考上了大学,我是其中之一。

    父亲离开我们快23年了,亲人不在亲情仍在。在我的生命中,父亲就是一棵永远屹立不倒的伟岸大树。我在他留下的沃土中成长,希望有一天能与他比肩而立,达到他的精神高度。(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他给儿子一份受用终身的礼物

北雁

    儿子是“非典”那年出生的,出生时体重只有2.5公斤,差一点就进了保温箱。出生第二天,我们就给他取了个乳名——壮壮,希望他长大以后能真的强壮起来。

    像所有的妈妈一样,我精心照料着孩子的生活,每天给他吃饱穿暖,带他晒太阳、散步、讲故事。儿子一天天长大,身高、体重和语言能力都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跟同龄孩子相比,还是显得身体单薄,总容易感冒生病。他爸爸说,等儿子再大点,一定要带他锻炼身体,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壮壮”。

    果然,等儿子快4岁时,爸爸开始实施他的“育儿健身计划”。他先是带儿子“远足”,几乎每天都出去走两三公里,多的时候有四五公里。那时,儿子对各种类型的车特别感兴趣,爸爸就变着花样地带他去看跑在路上的各种车辆。不知不觉中,儿子一走就好几公里。

    儿子快6岁时,爸爸开始带他在操场上跑步。他给儿子定的目标是每长一岁,就要每次多跑一圈。就这样,父子俩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跑步,风雨无阻,雷打不动。这一跑就是五六年,儿子也从围着操场跑一圈到二圈、三圈……一直到十几圈。

    每逢炎热的夏天,操场上有时连个树荫都没有,父子俩就这样前后脚不停地跑着;到了冬天,黑漆漆的操场上寒风凛冽,父子俩仍然会准时出现在操场上。有时我心疼儿子,看到天气不好,就劝他们歇一天。儿子一听就流露出喜悦之情,不料爸爸却常常语气坚定地说:“这点儿苦,应该吃。”

    说起来,跑步其实是一项非常枯燥的运动,只有长期坚持下来的人,才会一点点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儿子从小跟着爸爸练跑步,一路上也是磕磕绊绊,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故事。

    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玩滑板不小心摔断了左臂,胳膊上打了石膏,前后有3个月不能运动。没想到等拆掉石膏,终于可以锻炼时,儿子竟不愿意动了。他故意躺在地上耍赖,脸上淌满了泪水,祈求地看着爸爸,希望能躲过跑步。眼看多次劝说无效,爸爸就命令我也出去锻炼,这样家里就没人了。儿子一看这种状况,知道没有什么选择了,只好从地上爬起来,乖乖地跟着爸爸跑步去了。

    为了激励儿子,爸爸专门绘制了一幅曲线图,可以清晰地显示从每周到每个月乃至一年的跑步公里数和运动状态。爸爸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年完成1000公里,儿子的目标是800公里。有时儿子因感冒生病不能跑步时,他就自己跑。儿子看到爸爸的跑步曲线不断上升,而自己的曲线偶有停滞,也会有一种紧迫感,便会努力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补上。

    儿子的第一个10公里跑,是在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个温暖的冬日上午跟爸爸一起完成的。爸爸专门为儿子拍了一张照片,郑重地贴在墙上。我们都为儿子感到自豪,他自己也很激动。这个庄重的仪式,大大激励了儿子的跑步热情。

    就这样,儿子从一个瘦弱多病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强壮。更重要的是,跑步锻炼了儿子的意志力和耐受力,让他更能吃苦,也更有独立意识。儿子上初中后,学校离家比较远,他很顺利地适应了每天自己乘坐地铁和公交上学,往返需要两个半到3小时,他也从来没有喊过苦。

    科学研究显示,提高意志力和自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锻炼。长期锻炼不仅能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还能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础,让大脑更聪明、运转速度更快。如今,儿子已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在他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或者考试期间神经紧张的时候,他就会去跑步,或者邀上好友打打球。

    孩子的成长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更需要爸爸为他撑起坚忍不拔的臂膀和人生引领。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爸爸能送给孩子终身受用的礼物之一,就是取之不尽的意志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作者系本报记者)

爸爸的脚踏车

林美慧

    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正处于农工业起步,每个人的家境大致上都不富裕,那时候还流传着“增产报国”的口号,所以每个家庭几乎都生养很多孩子。父母忙于生计,疏忽了照料孩子也算稀松平常。

    在那清贫的年代,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就是脚踏车。小时候,每当傍晚时分,我和妹妹总在花园门口等候爸爸下班,因为在他脚踏车后座,总会载着“神秘礼物”,可能是一个大西瓜、一串香蕉、几本故事书,或父亲最喜欢的花花草草……总会为我们简单的生活带来惊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的脚踏车后座不再有神秘礼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流着黄鼻涕、穿着脏兮兮制服的小哥哥,我和妹妹不解地问爸妈为什么要常常载他们来家里?爸爸却不说话,只是笑着摸摸我们的头。

    爸爸是宜兰一家小学的高年级导师,也是教务主任。在当时,小学生要经过联考才能升初中,课后补习成为一种常态。但是爸爸班上有一些学生交不起补习费,于是爸爸把他们带来家里辅导功课。妈妈也任教于同一家小学,她非常支持爸爸的做法,一回家总是忙着准备热腾腾的馒头,先填饱这些学生的肚子,然后静静地在旁边为他们的制服缝上新纽扣。

    没有神祕礼物的这段时间,我和妹妹好像多了许多哥哥一般。爸爸总是和蔼地对他们说:“孩子,别难过!虽然你们的父母经济有困难,但千万不要放弃升学的机会,老师会帮你们加强功课,只要肯努力,将来一定可以脱离贫穷。”

    有好几年的时间,不管晴天或下雨,爸爸总是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骑着脚踏车,载着学生来家里补习,天黑了又送他们回家。在我十几岁那年,爸爸因为操劳过度,生了一场病而离开了我们。但是那群小哥哥没让爸爸失望,都顺利升学,进入职场后有很好的成就和影响力。每年教师节或过年,这些小哥哥都会来家里探望母亲。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这些曾经受到父母照顾的学生,总是不忘分享他们对我父母的回忆和缅怀。特别是父亲在黑夜里骑着脚踏车送他们回家的情景,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惕励力量。当时我的父母基于老师的职责与无私的爱,以实际行动关怀和鼓励学生。正因为这份爱和支持,激励了这些原本想放弃升学的孩子,让他们在逆境中有奋力向前的动力,因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体悟到“爱是无形力量”。这是父母在我人生的幸福存折里留存的宽度和深度,一辈子受用不尽。

    依循着父母的脚步,我踏上了教育之路。学成后,我创办幼儿园,积极落实“每个孩子都该得到尊重”的教育理念。一转眼,从事教育工作已达30年,这其中有许多快乐与成就,难免也有沮丧、低潮的时候。每当此时,总会想起儿时父亲骑着脚踏车、母亲低头缝扣子的景象,内心又重新涌起力量。我感念我的父母,为我做了最好的示范,给我一个不富有但满怀温暖和关爱的环境,让我充满勇气和想法,能坚守教育岗位,信心十足地走下去。

    及至我自己也为人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更深切感受到父母的言教和身教对孩子影响至巨。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具备良好的价值观,除了自己身体力行,在生活中认真看待这些价值,实在别无他途!或许有些父母会觉得负担太大了,但是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好机会。

    我想特别提醒父母的是,亲子之间的感情和家庭气氛非常重要。许多父母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孩子却不效仿还故意唱反调。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认同父母。不过前提是大人能获得他们的敬爱与仰慕,让他们有安全感。在充满信任和关爱的氛围中,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价值,尝试效法父母,努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反之,经常严厉责骂、处罚孩子的父母,即使出发点是好的、说教的内容是对的,却很难成为子女的正面榜样。因为,所有的教育方法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感情基础上。

    每个人一出生就会有一本自己的存折,里面承载着来自父母、家庭和周遭环境的人、事、物等,透过经历与内化的储存,孕育生命的能量,而父母就是孩子生命存折里最大的金主。爱与智慧的启导,是生命中最幸福的筹码。幸福感的能量愈多,就愈能带领生命勇于攀越高峰,跨越多重的障碍与考验。

    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用对教育的大爱和对子女的关爱,使我的生命存折拥有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使我懂得以同样的态度去面对我的女儿,去丰富她的生命存折。女儿的幸福存折里,必定还留存着许多她想告诉她孩子关于我们的幸福故事。而爸爸脚踏车的故事,会一直被重复述说着。(作者系两岸优养优教首席教育家,著有《AI时代 慢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