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滨医模式”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今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亚洲睡眠学会年会上,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当选为学会主席,并成功争取到下届学会年会(2020年)北京主办权。他就是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校友、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韩芳教授。
谁都不会想到,33年前韩芳还是一位重度小儿麻痹症患者。他回忆说,自己数次参加高考均高分超过录取线,却因身体残疾均被大学拒之门外。在万念俱灰时,滨州医学院开创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接纳了他,从此他的人生发生改变。
1985年,滨州医学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30多年来,先后有1200余名残疾人大学生在这里得到康复,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开启了崭新的人生征程。
勇担责任:一所大学的创新之举
每个人都怀有梦想,梦想着能够到达希望的彼岸。30多年前,无数残疾青年为了自己的大学梦苦苦追寻,但等待他们的却是无助和苦闷。
很多残疾人考生回忆,当时他们的高考成绩都超过了本科录取线,但因为受当时体检标准的限制,最终还是落榜。这是残疾青年之殇,也是时代局限。
然而,这一切因为一所大学的改革而改变——1985年,滨州医学院在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支持下,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创办了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临床医学二系。从此,残疾青年这个群体的命运就此改变。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1985年9月12日,全国首批残疾人大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这是滨州医学院历史性的一天,也是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册的一天,57名残疾人大学生终于在此圆了大学梦!
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10余个省份,其中5名学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推荐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功受奖的伤残战士。
开学典礼上,同学们聆听着时代楷模张海迪的讲话录音,整个礼堂一片啜泣。现场的媒体记者流着眼泪,在泪眼蒙眬中记录下这令人难忘的镜头。
这一创举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争相报道,称赞滨州医学院做了“天底下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从那时起,全国高考招生录取标准逐渐修改,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招收残疾人大学生的高校试点逐渐扩大,从肢体残疾人,到盲人、聋人,再到多重残疾人。
残疾人高等教育由最初的一朵“报春花”,发展为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正如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1985级毕业生、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九海所说,“母校创举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
重塑人生:一个群体的再生之地
“滨州医学院成为众多残疾青年化茧成蝶、涅槃重生的摇篮。”30多年来,来自全国的上千名残疾人大学生在这里康复身心,成为医疗、科研领域的骨干。据统计,有350人考取研究生、70余人受到省级以上奖励。
学校坚持以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康复和发展为核心,形成了具有滨医特色的“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模式,被专家称为“滨州医学院模式”。
从招收残疾人大学生开始,学校加强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建设了残疾人大学生洗衣房、健身房、可以坐着躺着洗澡的浴室等。
记者在滨州医学院看到,残疾人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独立,但上课以及许多课外活动是与身体健全的学生在一起的。“这样有利于互相帮助,有利于今后适应社会。”该校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曹同涛说。
学校成立了残疾人大学生康复基金,为每名新生制定康复计划,利用附属医院的力量,为残疾人大学生做康复手术治疗。大部分学生在学校5年,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康复。有的学生入学时拄着双拐进校,毕业时已能扔掉拐杖独立行走。
2010级学生龚涛患有小儿麻痹症。来学校之前他一直都是用一种近乎“爬”的方式行走。入校后,学校帮助龚涛进行了一系列康复矫治和手术治疗,最终,他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回想起操场和楼梯上一次又一次跌倒与滚爬的情景时,他感慨万千:“是母校让我得到新生。”
河北重残学生孙月明,父母及弟弟妹妹都是残疾人。为了让孙月明安心学习,学校为她妹妹安排了餐厅保洁工作,并提供食宿。为帮助孙月明完成学业,学校为她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方案。孙月明毕业后竞聘到一家国有企业的管理岗位,从此这个家庭有了晴空
残疾人学生对来之不易的学习和工作机会格外珍惜,个个表现出非凡的奋斗和感恩精神。医学二系首届学生席思川,经过5年的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同济医科大学研究生后,又考取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国家癌症研究所资深科学家。
首届残疾大学生曾吾德,在毕业时主动要求到革命老区——江西吉安市医院工作。2003年春非典疫情进入严峻时期,他主动请缨到一线工作,身先士卒,黑白奋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
传承仁爱:一个社会的文明之光
“招收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文明一个社会”。2016年6月11日,由滨州医学院发起的“承光心汇”全国大学生器官捐献志愿服务联盟在北京成立,并在全国高校开展器官捐献宣传和线上推广。这一爱心义举的创始人刘杨,是滨州医学院的一名重度残疾大学生。
刘杨出生两个月时,被医院诊断为脊膜膨出,12岁出现脊柱畸形,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考入滨州医学院后,由于他的病情特殊,几次险些夺取他的生命。
在生与死的关头,刘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绝望中挣扎的病人对未来的渴望。他说:“我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希望它的宽度和厚度无限,如果我的身体能够挽救别人,我无怨无悔。”
在学校领导、校友的帮助下,北京306医院为刘杨量身制定了不处理神经的脊柱内固定手术。作为对社会的回报和对生命的渴望,术前两天,刘杨签订了捐献个人全部器官协议,并发起成立驻烟9所高校爱心社团“承光心汇”,组建了全国第一支高校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
刘杨只是滨医残疾人大学生的一个缩影。滨州医学院潜心营造关心、关爱、关怀的人文环境,使残疾大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幸福生活、健康成长,在平等的环境中提升尊严、和谐发展。
夕阳余晖下的手摇轮椅,图书馆角落里的双拐,墨镜后面那一张张青春朝气的脸庞,都是这所大学最别样的风景、最美好的记忆和最温暖的印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