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6月盛夏,缙湖深处,菡萏发荷花。又一批重庆大学的学子即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风华正茂的他们,怀揣梦想、扬帆学海、追求卓越,用激情奋斗书写无悔青春,也在重庆大学这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出夺目光芒。
在此,我们选摘了重庆大学2018届部分优秀毕业生的故事,祝愿毕业生们在逐梦远方的人生路上建功立业,成长成才。也祝愿所有重大人像他们一样,以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陈飞樾:
进入麻省理工的“筑”梦者
五年前的九月,陈飞樾选择了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五年后的今天,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都市研究学系,并获得半额奖学金和助教职位。
陈飞樾很关注建筑学中的社会学色彩,提到对建筑学的认识,他说:“这个学科外延很广泛。一方面,建筑学中很多理论是针对基本的结构、形态,另一方面又会向社会学方向延展。”
这种思考,离不开他对人文科学的热爱。如果说学术是客观冷静的,那么文学则充满感性,“前者尝试解释世界,后者尝试描述世界”,这种认知对陈飞樾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曾深入北川开展社会实践,实地调研后,他和几名同学合作,进行了概念性的设计——试图通过岸边的港口以及水面上的装置,对过去的北川进行重构。大四那年,陈飞樾选择去日本熊本大学交换。这段交流生活给了他与以往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也让陈飞樾更想多看看不同的地方,所以他选择出国深造。“收到麻省理工的通知很惊喜,我们学院申请留学的学生中,不少同学拿到哈佛、伯克利、宾大、哥大等名校Offer。身在海外的学长学姐,也都很乐于为后来申请的同学提出建议,我是从中受益的一分子。”
回顾五年的建筑学生活,陈飞樾说:“建筑学教会人如何去观察世界,使人的格局变大、视野变宽,也让人懂得要和这个世界去互动。”
刘 凯:
从学霸进阶到科研牛人
2013年,刘凯考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博连读,研究方向是电工新技术,由于本科期间他较少涉及该领域,对很多知识和方法都相对陌生。压力与动力并存的日子催促着他不断前进。
“在这五年里,我几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这个来自贵州的毛南族小伙子,一年365天几乎有350天的时间都放在科研上,检查实验数据、学习、查阅文献,直到晚上11点半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宿舍。“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或许单调乏味,但我却乐在其中。”刘凯说。
五年的奋斗终究换来硕果累累。这五年,刘凯的足迹遍及浙江、河南、天津、广州等地,为电力公司检测变电站50余座,排除了多处安全隐患。在校期间,刘凯独立完成了国家电网科技项目,并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担任主研人员,主要负责完成接地网成像算法研究和现场测试。丰富的学术经验让这个年轻人显得更加沉稳和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刘凯在与浙江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的项目中,作为项目主研人员,提出了接地网的建模方法,研制出了检测接地网腐蚀状态的装置。这个项目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主持的鉴定会上得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评语,先后获得浙江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网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即将毕业,刘凯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家乡贵州工作,他说,希望能用自身所学为家乡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罗玥宽:
点滴积累成就发明达人
用“发明达人”形容动力工程学院的罗玥宽并不为过。本科四年,她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这个长相秀气的女孩身上似乎总蕴藏着强大的能量,“综合绩点专业之冠,曾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4项国家级别竞赛奖”,各种亮眼的成绩让人惊艳。
“发明或许有一时的灵感乍现,但更需要长期以来的积累和坚持。”她的发明创造就是从改进教材里的一些图和装置开始的。在学到波浪能摆动式的发电装置时,罗玥宽正在做一个关于微藻的科研项目,于是她突发奇想,在海洋上,是否可以用波浪给微藻发电呢?通过不断研究,她的项目“摆动式波浪能藻类养殖装置及波浪能藻类养殖方法”成功申请专利,该技术改进后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
在罗玥宽看来,大学生的发明创造,“学以致用”最为重要,也正是这种带着问题意识去理解所学知识、时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学习态度,使得罗玥宽不断有新发现、新突破、新进展。状态好时,她甚至在一个寒假里就发明了五项专利。
毕业后,罗玥宽将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继续深造,主攻电池能源研究。
刘金京:
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军营
“我宣誓: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向,保守党和军队秘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永葆军人本色,返乡再立新功!”
2014年12月1日,随着这句响亮的誓词,刘金京戴上光荣花,向军旗敬了最后一个军礼,收拾好行囊,挥手告别朝夕相处了两年的战友,登上从济南返回重庆的火车。从部队退伍回到重庆大学后,他像同龄人一样,过上了平凡而充实的大学生活,然而,军旅生涯的洗礼却足以影响他的一生。
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一直是刘金京的梦想。大一上学期,他看到征兵宣传信息,埋藏在心底的梦想开始萌动。“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响应国家和部队的号召。大学生入伍,能够提高部队兵员素质,满足国家强军需求。二是满足我从小的梦想。我对部队生活很感兴趣,想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军营,献给国防事业。”
军队的艰苦生活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磨炼,一年四季紧张充实的训练没有吓倒这个大学生新兵,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参军期间,刘金京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士兵”。
回到阔别已久的重大校园,军队留给他的最大财富是一丝不苟的行事作风,严谨踏实的态度让刘金京在计算数据、完成制图等专业作业上取得了更高的成绩。参加研究生复试的时候,面对导师的问题,他逐条陈述,逻辑清晰,得到了导师的一致好评。如今,刘金京即将在机械工程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已被天津理工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未来,刘金京希望能够从事特种车辆的研发,这和他在部队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说:“我曾经是一个兵,这一生军人的血液都会在我身体里流淌。我希望更多的同学参军入伍,为国防事业作出贡献。”
杨鸿城:
带上爬楼机器人开启创业逐梦之旅
在今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上,一款名叫“小迪”的机器人一亮相,就惊艳了现场的专家评委。这款机器人由重庆大学几名大学生自主研发设计,能自动跟踪人行走,能爬楼越障,还能自主导航,用户也可以通过机器人上的摄像头反馈回的图像,对它进行实时监控,主要解决快递行业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项目最终斩获金奖。
2017年,中国快递件数突破四百亿件,每当看到包裹寄存点前排起的“长龙”,团队负责人、电气工程学院学生杨鸿城便在想,能不能开发出一款运用无人驾驶和室内导航技术的机器人,代替人工配送和取件,将包裹送到家门口?杨鸿城和学院另两名同学组成团队,五个月后,他们研发出第一代爬楼机器人“小迪1.0”,在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大赛上夺得一等奖。之后,他们又研发出“小迪2.0”,机身从木质结构升级为铝合金框架结构,并增加了伸缩杆的设计,当机器人遇到斜坡时,能够根据坡度自动调整伸缩杆,使其底盘与坡度保持一致,载物也能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历时五个月的实验,经过800余次调试,他们研发出“小迪3.0”,也是功能完善的新一代物流机器人。团队目前正在和一家企业商谈融资问题,希望能进入快递行业,全面投入商用。
杨鸿城现已被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邓曼玲:
一颗闪耀的川剧新星
一台戏,一抹妆,举手投足一段历史的厚重沧桑;一句词,一声腔,蓦然回首一曲佳话的千古绝唱。她是艺术学院2014级的邓曼玲,舞台上的她光彩夺目,生活里的她,也是五彩多姿。
与川剧的缘分,要追溯到邓曼玲高二的时候。一次偶然,她观看了重庆川剧院演员吴熙表演的川剧《别洞观景》。短短几分钟,她就被川剧精湛的表演、婉转的唱腔和精美的服饰所吸引,于是她拜师吴熙,认真学习川剧。进入大学,她加入了幽兰戏曲社,与川剧联系更加紧密。她说:“随着对戏曲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感受到了川剧演员的不易,每一次的排练都会产生新的感悟。”
去年,邓曼玲作为学校出国交流团的一员赴欧洲参加巡演。除了将川剧带出国门,邓曼玲还曾担任志愿者,将川剧文化带入了小学,细心地教学川剧的唱腔和化妆,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川剧文化。邓曼玲说:“我希望能真正做一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弘扬者。”
今年6月毕业的邓曼玲以优异的成绩跨专业被保送到重庆大学经管学院就读研究生。本科主修音乐表演的她选择了会计学作为第二专业,并基于此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邓曼玲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一直以善始善终要求自己。”
芳 萌:
做最出彩的留学生
在重庆大学,被中国学生推选为班长的外国留学生,芳萌可以说是第一人。“当班长让我体会到同学们对我的认可,他们从来没有让我觉得自己是个老外,我什么都不懂,他们却一直支持我,理解我,配合我完成老师下发的任务。”在重大的七年,新闻学院、经管学院与国际学院见证了她本科与硕士阶段的求学轨迹,从新闻学到国际商务,芳萌一直在追寻她热爱的东西。优秀的学习成绩,丰富的实践活动,芳萌珍惜每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
芳萌来自保加利亚,在“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她以全国之冠的成绩,与另外两位队友组成保加利亚代表队赴中国参赛,最终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成绩。她因此也获得了在中国学习一年的奖学金。芳萌选择了重庆作为语言学习的地点。“因为这个比赛我来到了重庆,爱上了重庆大学美丽的校园”,她笑着说:“准备奖学金手续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大。现在才知道,我那时的选择就是选了我的现在和未来,我很庆幸。”
“我至今仍觉得2012级新闻1班是最棒的!”芳萌回想起了2016年的本科毕业典礼,台上介绍优秀毕业生的时候念到了她的名字。“我听到了台下同学们快乐的呼喊声,现在偶尔想起本科的四年时光,我就会特别想念他们!”芳萌有些动情地说道。如今,即将硕士毕业的她,希望回国后能继续做一些和中国文化有关的工作。
袁羽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