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的“吕梁答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6-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吕梁山区远景。视觉中国

开栏的话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深入各地,特别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指导扶贫工作。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为推动教育战线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教育报刊社去年11月开始组织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高校专家开展“宣讲行送教行”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送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送到总书记最关心的贫困群众身边,送到最基层学校和教师身边,受到基层广泛欢迎。与此同时,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重点报道。

    今天,本报开设“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报道”栏目,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变化、成绩、经验等进行重点报道。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山西吕梁考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在总书记考察吕梁一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吕梁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教育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深度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现辖13个县区市,总人口383万,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1.8%。

    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吕梁生活和战斗过,《吕梁英雄传》就是吕梁人民不畏牺牲、献身革命的真实写照。

    受开发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市贫困人口48万,是山西贫困人口最多的市。近年来,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995.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44元。

    巍巍吕梁,纵横八百;东驾太行,西携黄河;山川形胜,南绝龙门。吕梁在地理上的坐标因此而著称。不仅如此,它更以晋绥革命老区、延安屏藩闻名于世。

    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市13个县市中10个是贫困县。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是380万吕梁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吕梁视察,明确指出“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这为吕梁破解深度贫困指明了方向。教育扶贫作为整体脱贫攻坚的组成部分,成为全市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一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吕梁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要求,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教育扶贫,将在吕梁大地教育发展新里程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构建全覆盖的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家庭孩子因贫失学

    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所在地。

    “这是我家祖上的老窑洞,当年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就住在这孔窑洞里。那时候我父亲还是个娃娃,习仲勋亲自给我父亲理发……”村民刘润宝在纪念馆前给记者当起了讲解员。

    今年50岁的他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起孩子上学的事,刘润宝难掩激动。四个孩子,一个工作,一个读研,还有两个在上小学,刘润宝家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后,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不仅在校所有费用全免,还吃上了免费的营养餐,“牛奶、鸡蛋、水果……比家里吃的都好”。不仅如此,政府还给刘润宝的妻子安排了一份工作,为一家人解除了后顾之忧。

    “多亏有政府帮助,不然,我不知道家里的日子该怎么过!”刘润宝说。

    吕梁市现有各类学校1632所,66万多名在校生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8万人,十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贫困生,涉及的人多、面广。教育扶贫,任务艰巨。

    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吕梁教育扶贫不是解决一时的困难,一代人的成长不能因贫而辍,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从2016年开始,吕梁集全市之力,大打教育扶贫攻坚战,让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让资助政策向贫困学生倾斜,建立起了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全过程的“5+5”教育扶贫资助体系。

    在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吕梁结合本地实际推出5项重大举措:对贫困县农村幼儿和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全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年800元;对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给予800元的生活费补助;对在中等职业学校和吕梁两所高职院校就读的吕梁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给予每生每年1000元的生活费补助。全市共计投入资金6834.98万元,其中市级资金达1524.5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160人次。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签订合同6.2万份,发放贷款金额达3.83亿元。

    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市长王立伟,分管副市长李俊平分别“领衔”兴县、临县、石楼3个深度贫困县,立下扶贫攻坚“军令状”。

    示范引领下,各县(市、区)教育扶贫政策“升级版”纷纷出台:临县对所有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并发放交通补助;中阳县给予所有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的生活费补助,对所有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柳林县、交口县对所有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兴县对高考达一本线的所有学生给予一次性每人6000元的生活补助;石楼县由财政为高三379名贫困生个人专项资金账户注入每人200元的启动资金等。

    地处深度贫困县的石楼中学,仅2017年就发放助学金、免除学费、生活费补助、个人专项资金账户等各类资金390万元,涉及4491人次,“5+5”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兴县是吕梁三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7年全县启动“全面改薄”工程,共计改造薄弱学校55所,城乡中小学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兴县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2017年,全县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23103人次,各类资助资金共计1284.387万元。

    2017年,吕梁市资助学生20万人次,资金2.5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直接投入9400多万元,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评估认定。

    在吕梁采访,所到之处,“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因贫失学”的政策深入人心,“感谢党的政策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让农村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吕梁。

    总书记明确指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年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铭记总书记的嘱托,新时代教育扶贫,吕梁再出发。

    2018年春节刚过,天气乍暖还寒。吕梁市委、市政府“开年第一会”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与往年一样,会议主题直指脱贫攻坚。不同的是,此次扶贫攻坚举措力度更大、释放“红利”更多。

    会后出台的《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意见》,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教育扶贫的决心和气魄——

    农村幼儿园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每月补贴贫困县幼儿教师150元、300元不等,初步测算需增加投入1217万元;

    对贫困县所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生、非贫困县农村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和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生提供免费就餐,小学生每天10元,初中生每天11元,直接惠及15216名小学生、15006名初中寄宿生和858名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生;

    增加投入5200万元,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租房居住不在学校就餐的小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编制核定、职称评定、评模评优向农村校及农村教师倾斜,力争农村教师都住上周转房,高级职称结构比例提高两个百分点……

    20条教育扶贫“新政”,条条惠及民生、关切民意,只为让农村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只为实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系列政策,在吕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也促使市委、市政府开始更多关注教育扶贫深层次问题,探索教育扶贫向纵深发展的新路径。

    “让教学变成教育”“让教师有魅力、学生有活力”“让普通的优秀,让优秀的卓越”“多元化发展,多渠道成才”……孝义,“一个因教育而幸福的城市”。

    近年来,孝义在校点布局科学化、师资共享优质化、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管理精细化、特色办学等多领域全面出击,理念更新、内涵提升带来学校办学行为改变,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义务教育更加个性化、特色化,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课改十大最具潜力区域”“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这是一个县级市创造的教育奇迹。

    2017年12月7日,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在孝义召开。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对孝义义务教育进行调研后感慨,近年来,素质教育落地难、学生课外负担重、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我国义务教育改革面临的难点和痛点,一直未能真正破题,“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以此次会议为标志,“孝义现象”辐射全国。

    教育扶贫,不仅仅是物质的资助;抚慰幼小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更需要精神的给养。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由于亲情缺失、家庭氛围淡化,这些孩子的孤独感等负面情绪加大,仅靠资助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问题。

    临县城庄九年制学校共有809名在校生,其中留守儿童212名。为了使这些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切实帮助,校长赵飞组织10名教师志愿者办起“留守儿童之家”,每人结对20多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业辅导、安全教育、兴趣培养、心理疏导等活动。

    该校辖区赤崖会村贫困户田钱顺家里三个孩子,都因患先天性疾病无法入学。赵飞得知后,让学校根据孩子的情况专门安排课程,每隔一到两周派一名教师到田钱顺家送教上门,并给三个孩子送去玩具和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