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片面理解“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一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本次更新首次把“游戏成瘾”纳入到精神疾病中,与赌瘾并列为“由成瘾行为导致的疾病”,相关规定于6月19日起生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更加严重,以至于出现荒废学业、暴力冲突、自弃自残等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便是对这一世界性问题的回应。这一决定意味着对“游戏成瘾”的诊断治疗方式有了权威依据作为生存基础,将对解决“游戏成瘾”问题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因为学术界对于“游戏成瘾”是否属于精神疾病还存在较大的争议,还因为不少公众担心“游戏成瘾属于精神疾病”的片面认知会给孩子、家长以及社会产生误导,尤其是给非法治网瘾机构提供可利用的机会。

    对此,应该认识到,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了精神疾病的范畴,但诊断条件非常严苛,并不是所有沉迷游戏的行为都可以诊断为“游戏成瘾”。它必须符合无法控制地打电玩、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等条件。而且,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可见,是否丧失了自我行为控制力,是否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等是确诊“游戏成瘾”的重要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健康及药物滥用司专家也明确表示,全球有数百万的游戏玩家,即使他们在进行激烈的游戏,也永远不会被诊断为“游戏成瘾”,“游戏成瘾”的总体流行率“非常低”。不是所有沉迷游戏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游戏成瘾”,家长以及游戏爱好者不必谈游戏色变。

    同时,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束手无策,到处寻求治网瘾的办法,不少家长将孩子送进不正规的非法治网瘾机构,这些非法机构往往采取封闭式管理、军事化管理、高强度体能训练等方式,利用电击、殴打、辱骂、体罚等残酷方法戒网瘾,而且收费不菲。虽然最终孩子的网瘾可能是治好了,但却是以身心严重受损为代价,甚至有孩子被电击损害精神或被暴力殴打致死。很多人担心“非法治网瘾机构借此制造恐慌、刺激家长的治网瘾需求,让它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体罚和虐待孩子,并从中牟取利益。

    当然,对于这类通过残酷方式,以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治网瘾机构,相关部门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更重要的是,家长不要片面理解“游戏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的意义,而以绝对禁止的姿态限制儿童接触游戏、使用数字媒体。这种“堵”的方式既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也不利于孩子利用网络,并从中受益。同时,更不能把药物治疗当作戒除网瘾的唯一方式,而卸下了自己的责任,忽视从源头寻找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忽视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对于预防沉迷网络的意义。

    (作者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