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教“弯道超车”进行时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赵玉芬,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在一次偶然的出行中,她来到浙江宁波。在地方政府盛情邀请和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深入考察后,赵玉芬决定留下来成为宁波大学的一员,筹建国内领先的新药技术研究院。不久前,赵玉芬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招募了五六十名该领域的中外青年才俊奔赴宁波。
从1986年成立至今,短短30多年,宁波大学从一所地方高校到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4个ESI(基本科学指标)全球前1%学科,4名国内外院士加盟。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令人为之侧目。
而这,正是近年来浙江高等教育“弯道超车”不断提速的一个缩影。
创新强省的战略决断
“必须下大决心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发挥好高校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车俊的讲话言犹在耳。2018年,“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弯道超车”,已是离弦之箭。
“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我省高水平大学短缺、一流学科偏少、研究生培养数量不足等短板,制约了浙江的创新发展。”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直言。
内部挖潜!浙江跨出的重要一步,在国家启动实施“双一流”总体建设方案之前。2014年,浙江启动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遴选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五朵金花”。
“我们对这5所高校充满期待,这次不是同高校过去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而是要放到全国同类型高校中去横向竞争。”浙江省教育厅高科处处长吕华道出了其中的分量。
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分综合发展型和特色发展型两类。如宁波大学申报了综合发展型高校,重点围绕海洋、信息和生命与健康三大领域;中国美术学院选择特色发展型,优化美术学、艺术学理论高点,持续深化东方设计学的学科内涵,打造中国本土建筑学等。
时间表、路线图清晰了,高校盼的就是好政策。浙江省财政给予各校每年1亿元支持,而后又对每个优势特色学科每年追加1500万元。各业务主管部门不得向高校提出使用要求,不设置比例、定额等与经费使用挂钩的考核指标。相关改革试点可以“一事一报”“一校一策”的方式,向省级部门申报实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5所学校中最先成立“重点高校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戚明钧告诉记者:“过去我们的经费只是拨到学院里,现在可以直接到达学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了。”有了经费支持,学校的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进入前20%(即B+学科)。
中国美术学院率先试水“一校一策”,根据自身的美术学科特点,申请将全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列为学校“研创成果”的一项指标并获得了通过。“这为我校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导向,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考核体系,将学校的特色发展最优化。”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说。
2017年,浙江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遴选依据和建设基础,公布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浙江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共涉及11个学科,每个学科每年经费支持3500万元,重点建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几年下来,资金和政策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浙江高校50个学科进入ESI前1%排名(浙江大学18个学科,省属高校32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2所省重点建设高校中的31个优势特色学科参加评估,A类学科有4个,其中A+两个,较第三轮学科评估进步显著。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今年均实现了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其中浙江农林大学获得5个博士点,成为本轮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博士点增列最多的高校。
拥抱产业的科研振兴
“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中,浙江独占一半。在这里,新型的产业结构,肥沃的创新土壤,活跃的民营经济,为高校科研突破、人才培养孕育着勃勃生机。
美国进口药“立普妥”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基础用药,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技术进行“立普妥”国产化。几经辗转后,公司找到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工大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牵头该项目,用生物催化的方法成功研制出新片剂“优力平”,价格仅为“立普妥”的44.6%,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医保支出10亿余元。
据了解,浙江400多家制药企业中,有八成以上与该中心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中心有专家学者200余人,其中也不乏校内的大学生。“我们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科研支撑,也通过直接对接产业需求,找到了医药学科新的增长点。”该中心负责人说道。
像这样的中心,浙江先后分五批认定了45个,协同企事业单位数百家。其中,浙江大学“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和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已被认定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总数居全国第4位。2017年,浙江高等教育领域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
在金华,浙江万德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打算进军一次性塑料制品市场,无奈行家难觅。通过“百博入企计划”平台,公司与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教授李熹平建立合作关系。李熹平研发的新型材料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产品利用率高。“新产品一面市,收益同比增长了30%。”相关负责人说。
“百博入企”是浙江省教育厅会同金华市政府在金华地区开展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自2014年以来,该市与20余所省内外高校合作,累计选派167名博士到高新技术企业,达成合作项目227项,开展科研项目310项,获得各级科研资助经费1.6亿元。
“‘百博入企’使高校科技人才与企业实现了深度合作。事实证明,拥抱产业的科研更具活力。”郭华巍说。
据悉,浙江目前与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嘉兴光伏高新区等共建了14个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高校5年来共从企事业单位获取横向科研经费122亿元,授权发明总量占到全省授权发明总量1/4左右。浙江以占全省5%左右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产生了全省3/4左右的高水平创新成果。5年来,全省高校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三大奖共42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77.8%,位列全国前六位。
体制机制的突破革新
西子湖畔,一所新办大学格外抢眼。
2018年4月2日,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校,采用基金会筹资办学模式,办学经费主要为社会捐赠、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
西湖大学由施一公、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世界级科学家领衔,有马化腾、王健林、吴亚军等企业家作为创始捐赠人,作为一所社会力量办学高校“阵容豪华”。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施一公院士任首任校长。有专家这样评价:“探索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表明了西湖大学结合中国国情及优势,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学校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目前已从全球竞选者中签约42名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其中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我们希望用较短时间,在最尖端的科学研究领域创造一个奇迹。以最优秀的师资,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打造一流的成果。”施一公说。
巧合的是,几乎同一时间,另外两所民办高校踏上了“转公”之旅。浙大城市学院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先后宣布,2018年全面实行公费招生。
先后创办于1999年和2001年的浙大城市学院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浙江高等教育“名城+名校”合作的成功范例,被教育部誉为全国独立学院的“样板”。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两校实现了从“零”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
浙江省教育厅计财处处长张华良表示,实行公费招生是上述两所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放大浙江大学的优质高教资源,进一步提升学校吸引力和办学水平。
对于这次华丽转身,两所学校心怀憧憬。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光杰认为,今年的学费将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招生方案和政策也作了较大幅度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办学规模结构,提升办学层次水平。
一头是社会力量办高校,另一头是“民转公”改革,两头连着的是高教强省突破体制机制的一条主线。近年来,浙江在体制创新上政策不断。《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改革办法(试行)》,将高校分为研究为主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为主型,分别构建一套精细化的指标体系,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关于支持独立学院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变了独立学院长期以来公办、民办“两不靠”的局面,落实独立学院的独立办学主体地位。
“今后我们还要超常规地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学校内部的综合改革,增强每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郭华巍说。
海纳百川的人才集聚
2017年11月,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郑裕国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在校工作30余年,是一位完全由浙工大培养的名副其实的“浙江本土”院士。
2016年12月,中国工程院喻树迅院士全职加盟浙江农林大学。此前浙江农林大学已经先后聘有中国工程院张齐生院士等7位“共享”院士。
2016年1月,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刘春英破格晋升教授,原因是他多年来一心扑在学生和教学上,是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金牌教练”……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才,得到了同样的尊重和褒奖。在浙江高等教育“弯道超车”这场拉力赛中,人才是关键。
把用人自主权交给学校!2014年,浙江向高校全面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设立了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等4类,从注重论文、项目的数量向注重应用与转化转变。其中,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工作业绩,作为评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重要依据,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优先晋升职务、职称。
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浙江把创新券制度、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科技特派员等具有浙江特色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规条文,明确了“职务科技成果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不得低于70%”。
浙江各地也是“求贤若渴”。杭州将用10年时间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引进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大学、5所以上国内一流大学来杭建设分校、校区或研究生院。宁波探索全球公开招聘教师新路径,对宁波大学引进、培养的顶尖人才按市人才政策给予相应支持,特殊情况可一事一议。
“宁波大学专门给我配备了世界顶尖的科研设备,由我全权组建科研团队。你能感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实实在在的支持,这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赵玉芬感慨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