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89朵花儿鲜艳绽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7-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董妈妈!”一看见教师董春丽,10岁的刘金玉马上跑了过去,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记者近日在河南省沈丘县新区实验小学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董春丽是新区实验小学“希望之家”的一名教师,刘金玉则是“希望之家”救助的孤儿。沈丘县在思源实验学校、新区实验小学、第一初级中学、李老庄乡中心小学4所学校试点设立“希望之家”,接收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89名孤儿入读。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衣食住行全免费,而且能够享受当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各试点学校共有100多名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参与其中,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下,89朵花儿在阳光下美丽绽放。

    渴望阳光雨露的小草

    2017年8月,沈丘县开展了一次万名教师教育扶贫大走访活动。走访结束汇总上来的信息显示,沈丘全县无父母的孤儿有146名,他们的情况很相似:家庭陷入困境,尽管有政府的保障,但监护人有心无力,难以让孩子健康成长,接受良好教育。这些孩子如顽强的小草一般成长着,同时也渴望阳光雨露。

    不久,4所优质学校被选出来开展“希望之家”试点,经自愿选择,有89名孩子入住“希望之家”。

    刚到校时,有的孩子头发乱蓬蓬的,生了虱子;有的孩子不知道怎样刷牙;有的孩子把新书包、新文具、新拖鞋放在抽屉里,舍不得用……看到这些,“希望之家”的教师们感到心酸,他们决心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在宿舍里,教师们为孩子铺床叠被、梳头洗脸,带给他们温暖的关怀。

    “希望之家”定点学校实施生活帮扶、学习帮扶和心理帮扶3项帮扶措施,利用国家资助、社会捐赠、政府兜底3项资金保障。今年秋季学期,“希望之家”将在沈丘全县铺开,把特困孤儿和不符合相关认定标准但事实上无人照料的孩子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有家的感觉真好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一些“希望之家”的孩子显得有些“另类”,同龄人身上的阳光、自信、活泼、开朗在他们身上很少能看到。

    郭锐是沈丘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心理咨询师,她精心准备了“沙盘游戏”活动来对“希望之家”的学生们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一盘细沙、一瓶清水、一架子造型各异的物件,学生孙雨贤在沙盘前选择,郭锐仔细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在沙盘里,孙雨贤摆了一座小房子,选了一排绿树包围起来。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郭锐得出结论,他缺乏安全感,渴望有一个家。给孙雨贤这样的孩子一个家,正是“希望之家”要做的。

    与刘金玉第一次拥抱的情景,董春丽记忆犹新。那天,刘金玉趴在董春丽耳边,悄悄地说:“有妈妈抱真好。”一句话,让董春丽潸然泪下。

    刘金玉生日当天,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次生日会。“董妈妈,这个生日蛋糕好甜好甜。”刘金玉告诉董春丽,参加生日会、吃生日蛋糕,对她来说都是第一次。

    在沈丘县新区实验小学“希望之家”活动室里,有一个“心愿墙”,上面张贴着35个“微心愿”。“我要上清华!”刘金玉的愿望格外醒目。希望的种子,正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精心呵护每个孩子

    李趁是思源学校的6名生活教师之一。学校放假时,其他学生离校了,“希望之家”的孩子们大多留在学校,李趁负责给孩子们做饭,照顾他们看书、做游戏。

    龚冬冬,一个16岁的大小伙子,与单身的大伯住在一起。去年元旦龚冬冬回家,大伯在外干活没回家,龚冬冬每天就啃冰凉的干馍馍。返校后,龚冬冬说想吃饺子。尽管很忙,李趁还是和面擀皮,让孩子吃上了一顿热乎乎的饺子。后来,龚冬冬还告诉李趁:“在家里睡觉老鼠多,害怕,睡不着。”于是,李趁就让他一直留在学校,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吃饭、玩耍。

    在距县城30公里的李老庄乡中心小学,校长马小坤夫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全乡10多名孤儿,使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父母般的关爱。学生李想想跟随年迈的姥爷、姥姥生活,马小坤把她接到“希望之家”,当女儿一样照顾。夜里,李想想总是蹬掉被子,马小坤让妻子孟然在她的被角处缝上棉布条系在床头。李想想发烧生病,马小坤和孟然不离左右、精心呵护……

    每一朵花都渴望绽放,需要阳光雨露,沈丘县“希望之家”的教师们,就是播撒阳光雨露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为89名孩子编织了一张爱心之网,护佑他们在爱中健康成长。(本报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迟驰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