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发展科学教研共同体 促小学科学课程有效落地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创建区域自主发展科学教研共同体,是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有效落实、学生科学素养有效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尽可能地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科学教育,湖南各地在学生、家长、教师、学科组、教研处、学校、工作室、教科院(所)、高校、社会机构与教育公益组织等群体与部门之间,大力组建自主发展、充满激情活力的科学教研共同体,取得了一定实效。
构建科学教研共同体,前提是有一个促进科学教研共同体自主发展的展示平台与支撑机制,核心是有一个热爱科学教学、潜心科学教研的学科带头人,基础是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创设的开展科学教研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基本保障,关键是能拥有自主发展的核心内驱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位热爱科学教学、潜心科学教研、积极阳光向上的科学组组长,是构建学科组科学教研共同体的核心,他能有效激发科学组科学教师教学的潜在力量,较好凝聚科学教师教学智慧正能量,带领科学组团队,聚焦一线科学教学开展行动研究。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印山小学组建的学科组科学教研共同体,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他们以一种智慧的与学生的期望相冲突的体验方式来挑战学生的前概念,以此促进学生重新思考,在一定意义上引导学生重组或重构他们的科学前概念。
以学校教研部门为引领,构建起的科学教研共同体,能整合学科力量,从课程开设、教师培养、硬件建设等方面,着力科学教学的改进与完善,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给孩子们的科学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城南小学建构的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共同体,正是以这种开放的姿态给了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他们开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拓展教学空间,将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将探究时间延伸至课外,将探究空间延伸至广袤的大自然,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如:在班级开展认养校园植物活动,在校园里开辟“生物角”种植凤仙花、油菜花,饲养小鱼、蚕、小蝌蚪等。
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从学校顶层设计的高度,吸纳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的学校科学教研共同体,有利于从办学特色的角度,研发“国家课程奠基,选修课程拔节,活动课程助推,融合课程增色”的科学教研策略。湖南省衡阳市高新区衡州小学的学生就有机会享受到了这样的优质教育。学校每年经学校科学教研共同体策划的全校学生全员参与的大型科学实践体验活动,策划前沿,组织精心,学生眼界大开。如:在湖南省科技馆支持下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展“科技大篷车”活动,与“乐行教育”合作开展科技嘉年华活动。
工作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由多所学校组建而成的工作室科学教研共同体,依托区域资源,吸纳前沿理念,从课堂教学出发,形成“探究活动—引发新问题—创新活动—促进新探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STEM教学发展趋势。湘西自治州吉首市中小学创新教育文斌名师工作室,它独特的专业魅力与团队优势,让我们感受到了草根教研的价值与使命。
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重中之重是要有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底蕴扎实、有教育情怀的科学教师队伍。在株洲市科学教研员引领下,构建起来的株洲市教科院科学教研共同体,基于教师成长需求,借力社会公益组织,拓宽培训资金渠道,另辟蹊径,让株洲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走上了一条强有力的快速成长通道。特别是其构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讨模式,“两备→三上→三评议→两反思”:个人自备→集体备课→学员上课→名师引领、组内评议→专家上课、同课异构→全员参与、集中评议→学员上课、同课异构→首席专家总评→反思:学习心得体会、教学设计与反思,确保了科学教师的培训实效。
自主发展科学教研共同体,不论区域范围大小,不论人数参与多少,也不论正式性与非正式性教研开展的形式区别,均可以以学科组、教研部门、学校、工作室、教育科学研究院(所)、社会机构与教育公益组织等部门为单位,单一或跨界来构建与实施。
(作者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