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内推”让实习变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7-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法制日报》报道,暑假是在校大学生实习高峰期,知名金融机构的实习岗位往往一席难求。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之下,即便是名校的大学生也很难通过一己之力获得高端金融单位的实习机会。近日,有大学生反映,“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成了金融行业内部的潜规则。

付费实习不该成为常态

    “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机制解决了招聘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借助这一机制,在校大学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身专业的实习岗位,而内推的方式也提高了用人单位招聘的效率,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去筛选海量的求职者简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在校大学生、用人单位各取所需,中介机构则通过信息沟通获得相应的报酬。

    但是,上述一切都应建立在真实、公平的基础之上。首先,中介机构提供“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服务,必须要确保所宣传的内容真实有效,不能将本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岗位包装成需要付费内推的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学生的“内推费”后,推荐的实习岗位却与之前的承诺或学生的要求不相符。

    其次,不能因为“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服务有利可图,用人单位就与中介机构沆瀣一气,将实习岗位囤积居奇,变为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服务只能作为正常实习生招聘的一种补充,不该成为常态。

    对于“付费内推实习岗位”可能破坏职场公平、侵害在校大学生权益的隐忧,相关的职能部门应未雨绸缪,加强监管,依照《劳动合同法》《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严打变味的付费内推服务。而作为准求职者的在校大学生,也要提升甄别能力、法律素养和维权能力,避免人财两空的结局。

    加强监管力度是“堵”,而“疏”则要求劳动保障部门、高校等组织机构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当下,高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学生就业关注很多,包括提供就业指导、维权救济等,但对于帮助学生实习,无论是重视程度抑或具体举措,都普遍不够。正是相关职能部门的缺位,才让中介机构有了可乘之机,形成了“付费内推实习岗位”的灰色市场,这块短板亟待补齐。

    对“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服务,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当警惕其在破坏职场公平、危害学生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确保真实、公平的前提下,通过疏堵结合的治理手段,让付费内推成为学生实习的有益补充,如此则善莫大焉。

    (本文作者夏熊飞,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付费实习链条是如何形成的

    付费实习的利益蛋糕越来越大,不仅提供实习岗位的单位可以获得利益,社会上的商业机构也能从中谋取利益。有人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你想实习,自己又找不到实习岗位,付费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这种观点听着有些道理,其实问题多多。无论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还是正在求学的学生,这些人都是纯粹的消费者。为了供孩子求学,家长已经承担了过高的负担。当孩子需要实习的时候,还要花费如此大的费用,可以想见家长的负担会是多么重。付费实习,把父母和学生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么,付费实习的灰色利益链条是如何形成的?

    其一,是唯利是图导致的。眼下,到单位里实习越来越难了,只有那些在单位里有关系的人,才能给子女找到实习岗位。而普通人家的孩子,由于没有关系是很难找到实习岗位的。这种情况下,一些单位为了经济利益开始实施付费实习:想实习很简单,只要按照要求支付费用就可以了,很多岗位还都是明码标价的。比如,有的医院就规定,在骨科实习每月300元,在内科实习每月500元。

    其二,是内外勾结导致的。记者的调查显示,一些单位提供实习岗位原本是免费的,只不过是掌管实习岗位的人,借助手里的权力与社会上的商业机构勾结在了一起,将实习岗位私下里卖给商业机构,从中谋取利益。而商业机构也乐意私下合作,因为能从中吃肉喝汤。日前就有一家机构发布声明:本单位实习岗位不与任何一家商业机构合作,没有收取费用。

    其三,是岗位较少导致的。每年暑假期间,高校都要给学生布置实习任务,这是必要的程序,没有实习的会被处罚。这就导致了实习人员过多,实习岗位较少的情况。暑期学生实习也需要反思教条的考核方式。这还警示我们要多些社会责任,多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实习岗位。

    (本文作者郝雪梅,原载《检察日报》,有删节)

对付费实习套路 须打防并举

    付费内推实习看似是好事一桩,但其中的套路也是满满。据悉,一些中介公司借内推之名推销培训课程,水分很大。不少金融机构发声明,表示与这些平台并无合作关系。因此,面对付费内推实习套路,应坚持打防并举。

    首先,对打着为实习生做求职指导的名义,实际上却进行付费内推实习的商家,监管部门须完善监管,对存在不实宣传的应依法对其进行整顿治理。唯有施以重拳,才能打击和震慑不法培训机构和中介。

    据业内人士介绍,付费内推的存在很可能是用人单位内部人员与外部第三方机构私下达成的某种灰色交易。因此,用人单位当从管理层面,堵塞存在的漏洞。同时,学校也应加强管理。比如,有针对性地做好实习相关知识培训,从而让广大学子规避实习中可能存在的消费陷阱,又提升他们的维权能力等。

    对于家长而言,面对付费内推实习,虽然不差钱,舍得为自家孩子投资,但对其中存在的风险也应有清醒的认识。面对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以及套路,在投入上应慎之又慎。比如,对于一些售卖“保证实习机会”的商家,须多些资质核实,也可以直接和用人单位沟通核实。

    其实,出现付费内推实习套路的根本原因在信息不对称。比如,在不知道名企招聘信息的情况下,很难获得实习或工作岗位,这是很多大学生遇到的情况。因此,这也给用人企业提出了警示,比如担负起社会责任,对于可以提供的实习岗位,尽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而这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留人的一个渠道。如此,才可让付费内推实习套路无路可走。

    (本文作者杨玉龙,原载南方网,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