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思政课充满新时代气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8-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报道

    本报讯(记者 柴葳)“把握到了当下中国的时代脉搏,可以更好地了解今后中国的前进方向”“丰富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改变了单一从法学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思想得到了升华,对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评价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一门课随堂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一面倒”的评价背后是学生们难掩的兴奋。其实,这门课开课才一个学期,还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新课。

    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伊始,一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课程即将开讲的微信推送,在中国政法大学师生的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作为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主干课,这无疑是一项新的尝试。

    “开设这门课是让‘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完善学校思政课体系的全新尝试。”全程参与课程组织建设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韵曦说,课程围绕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注重从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改革开放40年等历史维度,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维度,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实践维度来展开立体化、系统化的讲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黄东更愿意将这门课的主旨定义为“学习思想、读懂中国、知行合一、追逐梦想”,目标是打造一门将新时代、新思想、新课程、新教学、新实践有机结合的品牌课程。

    “上这门课之前,‘新时代’一词对我而言就像身边‘熟悉的陌生人’,常挂在嘴边,却又道不明其具体内涵,这门课为我们解答了疑惑。”国际法学院大二学生许华萍欣喜于这门课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法治等多个维度呈现出一个生动而具体的当代中国,“这门课为我们了解当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也让我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人肩上的责任。”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创新、历史成就、时代命题等为讲述重点,以学生关切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课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讲授突破了以教材框定教学内容的模式,以思想逻辑划分授课内容,既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辅相成、紧密衔接,又有所深化和拓展,成为充满时代气息的“进阶版”课程。

    “注重思想价值引领、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工作、推动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国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卢春龙看来,这是学校全力打造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的初衷。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直接支持下,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由学有专长、影响力大、教学效果好的名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此外,注重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提升教学感染力的教学过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都是让这门新课大放异彩的重要因素。

    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政法大学在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探索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