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敲出近4000条学生工作日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8-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到群星公寓16号楼,逐一检查暑假期间留宿学生宿舍,重点检查宿舍安全及隐患等。”7月18日晚上7点10分,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14办公室里,党总支副书记杨庆实在电脑上敲出了他自2013年8月到学院工作以来的第2386条工作记录。

    早在2009年,在学生工作处负责资助工作的杨庆实就养成了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学生资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程序繁杂,包含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奖助学金、专项困难补助等10余项。“经常会发现原来做的事情,以后再需要的时候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从那时起,他每天下班后拿出20分钟左右时间专门记录当天的工作。

    杨庆实设计了电子日志表格,每一条包括序号、日期、事件、经手人、备注等,一事一记,有时一天要记录5条以上。他每两周打印一次,整齐地夹放在一起,“这样方便查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10年来,他的工作日志累计3700多条,成了学院学生工作和学校相关工作的“信息库”。

    “杨老师每件事都登记,什么时间交什么材料、安排什么工作都记着。”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杨浩说。他拿不准学院“美·益角基金”给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哪一级白血病患病学生捐过款,杨庆实迅速在电子工作日志中搜索关键词,帮他核实了信息。

    与日志相比,杨庆实坚持时间更长的是做会议纪要。2004年,他刚开始接手全校学生资助工作,每次给二级学院开会前,他先吃透文件精神,规划电子样本,提炼便于执行的工作要点。为保证次日开会时按时下发,他经常撰写到深夜。周围寂静,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格外清晰。

    “一看这个就知道怎么干了,节省了我们研究文件的时间。”辅导员们赞不绝口。年底,杨庆实把年度会议纪要汇编成册发给各学院作为参考资料。到2011年离开学生资助工作岗位时,他已经编辑了整整100期。转到宿舍管理中心和美术学院工作后,杨庆实仍然坚持做会议纪要。自2004年6月起至今,他先后撰写314期,累计近193万字。

    其实,杨庆实还用7年时间“偷偷”做了一件更有心的事情。2017年7月,他创作的62万余字的《中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家助学贷款有关负责人、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区域开发局副局长晁兵,评价该著作“对于今后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践与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更是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广大地方教育部门及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者的首选读本”。

    从事资助工作时,杨庆实觉察到省内大部分高校普遍注重工作实践而忽略理论研究,2010年他决定写一部这方面的专著。7年中,每个工作日下班后他都尽可能挤出时间在电脑上敲上几百字;周末、节假日,即使只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他也要跑到办公室写作;他经常在家中书房写作到凌晨,睡下后有了新想法又赶快起床记下来;出差时也随身携带创作资料,利用路途或晚上时间进行查阅;特别是寒暑假,更是他写作的最佳时间,在办公室静心创作。在他听来,噼噼啪啪敲击键盘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参加工作18年来,杨庆实把一件件小事做到了极致。他推行创建了全省高校首个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站、首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首个独立的贫困生档案室、首个学生公寓通宵自习室等,先后起草制定、组织实施近200项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措施方案。“我热爱学生工作,我将坚持用心、用情、用爱把负责的工作做得更好。”杨庆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