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蓬:为梨园接续香火的“富”二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8-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衡量成功的教学很简单,出人出戏的,一定是好的教学。”“富”二代叶蓬把富连成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他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修养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低年级以形象示范为主,就像教孩子描红模子,重在模仿,日后逐渐理解消化。对高年级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以启发引导为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要使学生实现从“死学”到“活用”的升华。

    “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大概都记得这句台词。影片中,在科班里学戏的小学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挨打罚跪更是家常便饭。现实中,科班生活更为严苛。

    就这样,夜以继日的倾囊相授,润物无声的细心滋养,使一代代学员成长起来,40年间培养出了杰出人才800多名,演出剧目400余出,令回望历史的人赞叹不已,谓之“奇迹”。

    “把”着学生攀上艺术高峰

    1978年,叶蓬从辽宁调回母校中国戏曲学院教书。也就是那一年,于魁智,这位今日大名鼎鼎的老生、国家一级演员,放弃了沈阳京剧院的工作,考进中国戏曲学院深造。两人分别乘坐京沈线列车到京,相会于1978年9月5日的课堂上,这是30多年师生情的源头。

    第一堂课上,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两人都是新人,能教出来吗?

    回忆那时的光景,叶蓬坦言压力极大:“只能出成绩,大家伙儿都看着呢。就跟我祖父当年办富连成似的,说了就得办到!”

    内行人说:“京剧各行当中,最难的是老生,学老生的最多,但是成才率最低,比方说有200个学老生的,最后落下一个,就算赚了!”这个0.5%的成才率,也许有点夸张,但形象地说明了京剧老生教学工作的难度之大。

    “上一句没落住,下一句不见面。”于是,按照富连成的教学规律,叶蓬在教学中边实践边摸索。“培养演员就是筑一座大厦,每一块砖必须砌好,第一块没砌牢,绝不能砌第二块。”

    就是在这样业界公认的高难度教学背景下,叶蓬创造了奇迹。

    1978年他刚回到学院时,被分配到1974级表演班担任京剧老生行当的教学任务。因为其他同学已经在校学习四年,且都有相对固定的教师,叶老师自然地分工教授当年进校的插班生。

    这一年的插班生,在全国只招了三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于魁智、李军、杜镇杰。熟悉京剧的读者都知道,这三位后来分别成为国家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的“头牌老生”。面对着初执教鞭就达到成才率100%的成绩,叶蓬教授却笑言:“都是缘分。”

    可这个“缘分”有点怪,它一直伴随着叶老师40年的教学生涯。凡经叶老师手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成了所在单位和地区的“名角儿”。

    说起自己的教授方法,叶蓬说,就一个字——“把”。这源出于京剧武戏中,教翻跟斗的老师用双手扶持、托举,帮助学生进行翻转腾跃,才能翻得准确、到位,不出偏差,又保证安全,不出事故。

    叶蓬借用到教唱文戏中,同样需要“把”。因为在唱上一旦出现偏差,以后很难纠正。他每教一个唱段都十分考究。如今已是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党总支书记的杜鹏回忆说:“叶老师对一个字、一句腔都说得特别仔细、清楚。一遍不行再来二遍,从不怕麻烦。”

    “他就像是我的父亲。”性格内敛的于魁智言语深情,并不克制,回忆起恩师传授,就如同为雏鸟啄食的老雁。“我走到现在这一步,都是叶蓬老师一口一口‘喂’出来的。”

    刚毕业时,于魁智被分到中国京剧院,龙套一跑就是3年。为了能够继续跟叶蓬老师学戏,于魁智用翻跟头、跑龙套挣来的钱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到傍晚就从魏公村骑车一个多小时到里仁街。爷儿俩经常一说戏就到凌晨一两点钟。

    “于魁智毕业后从我这里学的戏,远比他上学期间学得多。”叶蓬说。

    叶蓬在传统训练经验基础上,加入了更为科学细致的方法。“他主张先念大字,不挂腔,且将念字分为‘急读’和‘引长’两步,前者需高声有节奏地朗诵唱词,同步挂上尖团字、上口字、喷口字,每个字都准确后,再‘引长’,即读出每个字的头、腹、尾,掌握字之全貌,掌握好吐字、归韵、收音的全过程,这样就打好了学腔的基础。”

    于魁智接着说:“先生对我付出的心血难以计算。以前我经常在他家泡着,他特别疼学生,不但毫无保留地教我们唱戏、做人,而且照顾我们的生活,每次吃不完牛肉面不许走……从我内心深处来说,不但崇拜老师的艺术,也崇拜老师的为人。和老师接触的人都能感觉到,老师是非常绅士的,教学严谨,为人正派,极其谦逊。”

    数十年间,一代代学生毕业,一拨拨新生入学,崇拜叶老师的并非于魁智一人。

    2009年10月9日,国家京剧院畅和园嘉宾云集。当天上午,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老生演员集体举行拜师大礼,正式成为叶蓬弟子。这一天,被看作是近30年来未有的拜师盛会。

    那一年,叶蓬整整70岁。

    快门按下,相机记录下了那天的珍贵时刻。左边,是大弟子于魁智双膝跪拜、前额叩地的恭敬侧影;右边,银发如雪的叶蓬难禁感动,他起身去扶正在行礼的学生,温润的脸上早已是星光点点、老泪纵横。

    叶蓬又想起了,当年小金柱给杨三大爷磕头拜师时的场景。梨园的香火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今年,叶蓬教授80岁了,恰逢他从教40周年。

    抚今追昔,叶蓬感慨万千。他说:“我这辈子,是个平凡人,无非是按照祖父‘为祖师爷传道’的遗训,教了一辈子的学生而已。古来有文:奋斗一生,一生清贫。接续梨园香火,这是艺人的信仰和责任。”

    (尹松健、贾劲松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