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初心 努力保持师范教育传统优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邯郸学院教师教育组织机构模式图 书记杨金廷、校长马计斌向顶岗教育实习队授旗 邯郸学院一年一度的教师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师范专业建设工作 邯郸学院教育实习管理体系图示 邯郸学院“三维度五结合”教育实习模式图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兴教之源,通过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学子、合格教师的专门办学机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邯郸学院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在曲折中探索,在实践中前行,最终回归初心,精准定位,以做精师范教育为核心,探索出一套体系完备、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教师教育模式。

    邯郸学院的前身是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在改革开放,特别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大潮中,曾迷失过自我,追求多学科、综合性,追求学科的多与全,并试图放弃师范性、压缩师范专业。学校经过三轮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在教育部门领导回归初心的感召下,学校坚定了师范教育传统特色的信念,多措并举,把办好师范专业、突出师范特色作为学校办学的初心和梦想,努力开展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邯郸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紧扣高素质教师培养宗旨,确立了保持师范教育传统优势的基本目标:一是师范教育有名师。目前学校有11名校级名师、3名省级名师,全部从事师范教育。二是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有良策。学校与100余所基础教育学校建立了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联盟关系,实现了教育经验的共创共享。三是人才培养有精品。近年来,各师范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受到中央领导接见的“时代楷模”康天浩、第二届成语大会上的“邯郸四霸”、全国支教模范赵奋魁、援藏模范干部张建飞等典型人物。值得一提的是,邯郸市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和各级优秀教师,超过95%是邯郸学院毕业生。四是培养培训成体系。学校已经形成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特别是教师培训全面多元,教学、教学研究培训融为一体,对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的培训体系完善,在邯郸基础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梳理邯郸学院在保持师范教育传统优势上所做的努力,主要经验集中在五种模式改革上。

    教师教育组织机构上三位一体的五层级模式

    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组织机构变革必须先行。学校对师范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革,协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基础教育行业,建立了三位一体的五层级教师教育组织机构。

    第一层是学校与邯郸市教育部门、基础教育名校联合成立“教师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学校的师范专业建设和教师教育工作,基本职责是全面领导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创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进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进程,加强同国内外教师教育团体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

    第二层是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是学校教师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下设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学校的师范专业建设和基础教育研究工作。其总体目标是实现教师教育工作的三个统一、四个融合,达到教师教育工作的三位一体和三个环节相结合。

    “三个统一”即: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统一组织实施,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统一组织实施,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统一组织实施。

    “四个融合”是:教育和心理理论课教学与学科教学论教学相融合,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相融合,师范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与教师资格考试相融合,师范生培养与教师岗位相融合。

    “三位一体”为:教师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政府、基础教育行业三位一体的作用。

    “三个环节相结合”指: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三个环节有机结合。

    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经过五年的努力,与10个县市区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试验区,在师范生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提高、共谋发展;与100所基础教育名校建立了联系,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加盟校,在教师培养、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改革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有、成果共用;在地方基础教育界聘请了100位名师,作为邯郸学院的客座教授,为学校注入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学校对10个师范专业进行了重点建设,达到了省级特色专业的水平,特别是特殊教育专业获得国家5000万元特殊教育建设基金支持,获得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发展平台;对10门教师教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获得了河北省精品课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编写了10余部特色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国内外访学、单科进修、学历进修、岗位培训等多种渠道培养双能型教师教育名师10余人;建设了教师教育空中课堂系统,集教育实习网上指导与管理、网上课程教学、网上教师培训于一体,学校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强化,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有质的提升。

    第三层是每个协同创新试验区和加盟校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教育实习和相关教师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并为实习生遴选指导教师。学校各二级学院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任副组长,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论教师为主要成员的二级学院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第四层是到每个加盟校开展教育实习工作的学生组成一个教育实习小分队,设队长一人,学校派带队教师一名。

    第五层是到每个加盟校开展教育实习的相同专业的师范生组成一个教育实习小组,设组长一人,学校派专业指导教师一名,所在学校或县区教育部门指派一线指导教师一名。

    各组织机构既密切联系又分工明确,既统筹了校内外专家、教师资源,使教育工作者人人参与其中,同心同向,携手协作,又有利于打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区、断点,使整个教育环节环环相扣,互联互通,交织互融。

    多视角下的多维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邯郸学院始终牢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以多维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推进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共性教育为基础,提倡面向全体师范生的分段培养模式。根据师范专业的双专业特点,学校在师范生的培养上构建了交叉融合的1+2+1分段培养模式。即师范专业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实施通识课程教育,第一学年结束后,学生可以二次选择专业。二次选择专业后,自第二学年开始,累计两年时间完成背景学科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累计一年实施教师岗位能力为主的实践教育

    个性教育为辅助,形成书院制的个性化培养模式。面对教师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形势,学校本着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个性化培养,2014年即论证成立了“劝学书院”。 

    书院会聚校内外教师教育名师、专家学者担任导师,优选师范专业学生为培养对象,在第一课堂教学以外,实施导师指导下的开放式、宽口径、重创新、强实践、个性化的卓越教师培养。学校借鉴一流大学书院制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与二级学院互补的社区化学习环境。书院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培养内容包括职业认知与教学基本技能、教育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哲学与教学实施、教育创新与文化素养、综合提高与教育创业等六大主题;书院着力在活动形式上保持丰富多元,包括导师指导、读书交流、讲座、与基础教育名师面对面、沙龙活动、书画工作室练笔活动、教学技能比赛、访谈考察、与中小学生“手拉手”或“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主题集训等。 

    为了将卓越教师培养与文化传承相联系,书院除建设研修室、会谈室、资料室外,还建设了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和李守诚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聘请邯郸基础教育名师定期与书院学生面对面交流,指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李守诚工作室是以南宫碑体书法(流传于冀南地区,属于邯郸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人邯郸著名书法家李守诚的名义建立的学生习练书法的场所,工作室会聚南宫碑体书法名家,既能提高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还能指导学生研究传承邯郸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院完善的设施、优雅的环境、丰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师范生,也成为师范生修身养性、夯实本领的乐园。

    一专多能为导向,施行辅修双学士学位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育资源,按照复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创了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经过申请,省学位办批准,学校特殊教育和体育教育(太极拳方向)两个专业方向率先获得授予双学士学位的资格。目前,两个专业方向分别培养60余名毕业生,并获得了双学士学位。学校计划五年内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教育学(教育技术方向)、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获得授予双学士学位的资格,双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10个主要师范专业。

    课程体系的立体交叉模式

    邯郸学院严格按照师范教育规律,本着背景学科课程与教育学科课程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主修与辅修并重、点与线并重的原则,搭建了立体交叉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将师范专业课程按照三大平台、九大模块、十六个系列开设。其中理论平台课程按照一个核心、四维坐标设计。一个核心是指专业理论教育,包括背景学科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四维坐标是指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系列)、宽广的文化素质(人文系列)、深厚的科学修养(自然科学基础系列)、完善的艺术素养(艺术体育系列)。实践平台课程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的专项或综合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对理论的验证获得教育经验。自主教育课程既有理论课程的延伸,也有实践课程的扩展。三大平台课程内容与形式方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整体化思路为学生构筑了课程学习的“骨骼系统”。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各师范专业均实施“学程分段、重在应用”的“1+2+1”模式。从课程开设方面来看,按照纵向上的交叉融合进行布局;从时间分段培养方面来看,遵循系统论的时序性原则,嵌入“1+2+1”教育模式,将课程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穿插在四年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学思并举,学做结合,为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学校除为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安排主修课程外,还根据新的教育形式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辅修课程,实现主修辅修课程的交叉融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志趣爱好和个性化需求,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面和就业渠道,得到莘莘学子的一致好评。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多维教学模式

    力行而后知之真,师范生教育具备极强的实践性,需要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场景中,融入教学研究的每一个问题内,带入教师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中。学校积极拓展多维教学模式,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多维目标,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促进师范专业教学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