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阅读随笔集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读孔子,你会悟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道虽本然而存,但要人去领悟,得道则能弘道,道要人去得,把道弘扬出来。在孔子看来,道是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道德规律,是事物的当然之理、天地万物运行之则,也是生命本体的自然规律。人通过实践、体验、领悟而所得,才称之为德。读孔子你会晓得,孔子是中国先秦伟大的思想家,他的道德思想已经深深积淀于中华民族人格之中,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里。读孔子的书能跟孔子学道德之“道”。

    读李白,你会知李白是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气概豪迈、感情奔放、意气风发、幻想无边、强烈追求个性解放、蔑视权贵、不崇拜偶像的诗,使无数人欣赏。如《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李白的《蜀道难》写得淋漓尽致,把读者带进了祖国壮丽而险峻的山川之中,把读者带进了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让读者们仿佛也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之上了。李白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我劝你一读。

    读书,你能发现真、善、美。读书你会知道“万事万物”存在的“必然规律”,你会知道思维的“逻辑”,你会知道什么是“人类智慧之根”,你会知道什么是“真理”。读书,使你遇到困难时,仍会我自岿然不动,面对困难你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你会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胸怀;你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你会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会领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你会知道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你会懂得顺应自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便是你的潇洒自如。

    书,要读,要淡淡地读,伴着一生去读。

    银色满小楼,心静装九州。易经牵童语,书解众人愁。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

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品读苏霍姆林斯基

陈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提醒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一颗童心。教师是成人世界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这就意味着作为成年人的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和意识去面对每个儿童和他们的世界,而应该拥有一颗童心。如果没有童心,没有儿童本位立场、儿童文化意识,我们有些教育活动只会对孩子带来伤害。记得有这样一个教例:在我国某特区,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了一篇作文,文章说到全家合力捕捉一个老鼠的事。孩子写道: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合围下,老鼠东窜西跳,眼看走投无路,一头撞到墙上,然后四脚朝天,不省“鼠”事。老师在“不省鼠事”这个词的下面用红笔批注:没有“不省鼠事”这个词,只有不省人事!家长看到老师的批注后不乐意了,将此事投诸报端,引发一场小争论。是“不省鼠事”好还是不省人事好?如果怀揣童心,联系文章场景,立足儿童文化,不言自明。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文字,应该大大地表扬鼓励才对,可为什么这位老师会出现这样的判断呢?所以,拥有一颗童心,从儿童本位出发,尊重儿童文化,应该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提醒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一颗爱心。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情和爱在教师育人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任何现代技术手段也无法替代的。面对天真活泼、笑脸如花的孩子,我们应该倾注情爱。乌克兰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谁喜欢孩子们一天到晚叽叽喳喳不停的叫声,谁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斯霞,一生钟爱教育、热爱学生。当有人问她是如何对待工作时,斯霞老师平静地说:我一走进学校、走进教室,面对孩子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两句话“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不久前去世的名师于永正老师也曾说,最好的老师就是最后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斯霞、于永正老师的话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提醒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一颗平常心。孩子们处在发育成长期,他们的心智、情感都不成熟,说错话、做错事,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作为教师,面对这个错,是大惊小怪、锱铢必较、每错责备,还是心平气和、将心比心、循循善诱呢?这就看我们的老师是否记得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是否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做孩子的时候没有说过错话做过错事吗?想想自己的童年,谁都有一箩筐糗事,可成年后回想起来,这里面的很多糗事,变成了成长路上美好的回忆。我国当代教育名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曾说,老师应该是“长大的儿童”。李老师心里这个长大的儿童,首先应该放下身段、俯下身子,回到孩子时代去,和孩子一起想、一起玩、一起学,这样你才可能走进儿童。其次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育孩子。可以用实物、案例、故事等形式和孩子交流沟通。再其次要允许学生试错,再从正面引领儿童。新西兰教育学者约翰·哈蒂用了15年实证研究表明: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是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条件之一。因此,怀揣一颗平常心,和学生平等交流,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感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留下这么丰厚的教育箴言,他是一部“活的”教育学,他的有关好教师的提醒,必将激发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

读与写:教师成长的“另一种可能”

栗勇

    这个暑假,我读了朱永新老师的《中国新教育》一书。书中观点新颖,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实践的底蕴,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丰富教师的生命为旨归。

    这本书内在魅力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文中的观点,贴近一线教师的生活,有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引;其二是我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找到教师成长的“另一种可能”;其三是我看到了教师对教育的信仰,感受到了教师成长的力量。

    当我读完此书后才明白,教育不仅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更应该是教师成长与进步的过程,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才能成长。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成长与进步?关键在于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

专业阅读——发现教育之亮光

    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朱永新老师发现:“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师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则是依据“教师专业阅读”建立起来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明白了“如果我想让自己每天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就得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读郭文红的《发现班主任的智慧》,我懂得了“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的就是一种人性的教育”;读王维审老师《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发现了教育叙事的故事,要以真实打动人,以朴素吸引人,以沉静启发人……在自己阅读的同时,我与孩子们共同阅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等童话故事,就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一一点燃了。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寻找教育的源头活水,是为了生成新的教育智慧,是为了把最新鲜的东西带进课堂,是为了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是为了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为了发现教育之亮光。

专业写作——发现教育之美好

    在大多数教师眼中,教师写作是为评定职称而写,为发表文章而写,为检查而写……朱老师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教师专业写作是为了服务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我想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形式,记录、反思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促进自身的自主成长。就像朱老师一样,做一个行者、一个观察者、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

    在真情的写作、专业的阅读、有意思的班级管理中,我充分体验到教育的有滋有味。师生“同读共写班级故事”,我会每天按时读书、按时写发“班级故事”。课堂上师生之间一次意外的生成,课下孩子们之间的小误会、小纠结,日常生活中对小小“事故”的机智应对,我都会采用小故事、纸条、小书信等方式给他们“写作业”,让孩子们在读写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的启迪。

    为收集素材,看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现象,当有“事故”发生时,我会持续追问:怎么处理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影响?如何让孩子们在这件事情中得到教育的智慧?我把这些瞬间的想法用笔捕捉下来,回到办公室第一时间通过文字“传达”给孩子们,让他们受到不着痕迹的教育

    读着读着,就会发现教育之亮光,写着写着,就会入道了:课上、课下的琐事,同学、老师的“经典”动作,自己、他人的不开心、麻烦事……都成了我们的写作素材,故事中有我和孩子之间的师生情、有孩子之童趣、有班级管理之智慧。

    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大的幸福莫过于陪孩子们一起成长。孩子们开始一点一点向善向美,我眼中的教育变得越发美好。

    (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长庆桥镇安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