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高度中医药文化自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9-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的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国家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学校着眼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育人方略、培养学生专业思维的教学要求和强化学生医学伦理的职业需求等三个维度,深入探究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探索了一条彰显鲜明中医药特色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文化育人之路,担当起中医药职业教育服务并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历史使命。

加强学术研究 探索中医药文化育人新途径

    学校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等17项教科研课题,以中医药文化“中医思维和中医伦理”二元素作为“药剂”,以“课堂、活动、实践、环境、基地、网络”的六向路径作为“药方”,采取“分解目标、对接路径、合理分工、健全体系、完善措施、强化保障、反馈评估”的七步方法进行“诊疗”,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创新形成了“二元六向七步”中医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工程体系,探索了从有限显性文化元素开启学生无限隐性文化素养提升的育人新途径。《“二元六向七步”中医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工程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荣膺“山东省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别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 构建中医药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程体系

    中医药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文化育人缺乏系统设计、难以实施等问题。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缺失对中医思维的认知,严重影响学校办学职能的发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创新构建了“二元六向七步”中医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工程体系。

    1.以“中医思维、中医伦理”二元素作为“药剂”,发挥其“培育高度中医药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深厚中医药专业素质、良好道德水准、丰富人文素养人才”的功效。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设“医古文”等人文课程,利用“一馆二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中药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实训,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提升专业素养与技能。强化“中医伦理”,把中医伦理四模块融入文化育人工程,即以人文哲学为基础的人文知识模块、以儒家“仁德”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人文情怀模块、以“医乃仁术”为主旨的中医职业道德模块、以“护佑健康”等职业操守为内容的现代医学职业道德模块。

    2.以“六向”路径作为辨证施治“药方”,充分挖掘“六向”路径的文化育人功能。

    一是把“课堂路径”作为主渠道,提升了学生文化自信和道德素质。运用“张奇文铁杆中医基金”奖励铁杆中医,已有282名对中医药高度自信的师生荣获“张奇文培育铁杆中医基金”奖励。二是把“活动路径”作为载体,提升了学生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创建了“中医药文化节”等“六大校内活动品牌”。三是把“实践路径”作为手段,提升了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和专业实践能力。创建了“中医药文化乡村行”等“六大校外实践品牌”,学校“中医药文化乡村行”已成为全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的社会实践品牌,连续5年被山东省宣传部门等6部委表彰。四是把“环境路径”作为文化育人氛围,提升了学生感性认知。校园景观建设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发挥了良好的环境育人功能。五是把“基地路径”作为平台,提升了学生传承与创新思维。依托“一馆二基地”,推进文化育人传承与创新。六是把“网络路径”作为媒介,提升了文化育人信息化水平。发挥“互联网+中医药文化”网络育人优势,展现中医药文化育人成果。

    3.以“七步”方法作为“诊疗手段”,促进了文化育人工程落细落实落地。

    采用了分解目标、对接路径等七个步骤,形成解决文化育人问题 “七步法”。运用文化“二元素”分解目标,通过“六向路径”对接,健全分工协作体系,制定精准举措,并辅以严密高效的保障反馈评估机制,系统解决了文化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搭建育人载体 培养品优技高中医药人才

    学校制定了文化育人制度30余项。投入文化建设和育人资金9200余万元,建设了“一馆二基地”。建立了校系督查、学生信息反馈、第三方评价等三级督导检查,形成了常态化的诊改反馈机制,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1.学生素质提升,招生就业两旺

    文化育人工程实施,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毕业生“品优技高”、“医精德诚”,受到社会用人单位高度评价。学生在国赛行赛省赛中获奖380余项,团体一等奖10项,国赛金牌7项,是全国获中药传统技能国赛金牌多的高职院校,也是山东省仅有的荣获创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特等奖”的高职院校。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东阿阿胶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在我校举办,学校选手从来自全国27个省69个院校的11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以总分之冠和第二的优异成绩荣获大赛一等奖。 

    学校优秀毕业生孙庆才、王辉获“齐鲁最美健康卫士”荣誉称号;学校西部志愿者赵迪辰,现任新疆建设兵团第7师129团医院关工委副主任,因万米高空救治心脏病人被中国青年网专题报道,备受社会赞誉;2016届毕业生刘赟,任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上班途中抢救遭遇车祸昏迷的外卖小哥,被网友誉为最美“白衣女孩”,获“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3位2017届毕业生获鲁南制药集团“金质奖章”;48名学生获“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第三方麦可思公司调查,毕业生就业5项指标位列山东省前列。近9年学校招生人数、正式就业率分别递增1.87倍、3.28倍。近年来学校录取最低分在山东省名列前茅。

    2.文化引领,促内涵发展

    学校成为全国中医药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教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省级特色名校、省级文明单位;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别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科研实验室;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1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群,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别高等职业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2门国家级别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人获国家教育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高职仅有),1人被中组部门、教育部门评为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3.传播中医药文化,全方位服务社会

    利用中医药文化和专业优势,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服务49100余人次;“太极湖畔”公众号首次入围“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百强”;校园网络建设荣获“2016年中国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奖”,“互联网+中医药文化”已成为学校靓丽的名片;学校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馆2年来,积极研发“走进中医殿堂,探索岐黄奥秘”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展“走进神奇的中医药研学活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外参观累计3万余人次,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基地。

强化育人实践 提高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学校教师在文化育人过程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56位教师分获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学生在文化育人过程中接受文化洗礼与专业思想教育,在中医药文化实训感悟和实践体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专业技能,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履行社会责任,对口支援遵义医药高专等5所职业院校,在师资、专业、课程特别是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援和教育扶贫工作,切实提升其文化育人职教水平。

    学校抢抓“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医药发展良机,举办“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与加拿大、德国等国家20余个医疗单位开展文化合作交流,为荷兰青白中医学院、俄罗斯医护人员进行中医药理论、技能培训,扩大了中医药文化在国际的传播和影响。

    学校3次入选“山东最具办学特色高职院校”“2017年度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学校着力营造了“物质文化鲜明、特色活动丰富、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突出”的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了“中医药高专品牌”。

    随着文化自觉的深入人心,以特色中医药文化为要素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文化自信”将备受推崇,文化育人将迸发出勃勃生机,学校文化育人工程成果将在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张立祥 郝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