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心灯
郎景和时刻思考着这些问题。
郎景和认为,问题的答案不能只求诸科学技术,还要依靠哲学。医生和公众应该正确认识生与死、苦与痛,这是终极关怀;要辩证地认识医学和医疗,认识它的相对性、局限性;要把机体当作整体统一考虑,避免机械唯物论。
让郎景和记忆最深的,是多年前在河南洛阳进行的一次手术。郎景和和他的老师——我国妇产科医学家吴葆桢教授为一个晚期卵巢癌患者做手术。郎景和回忆道:“我们诊断没有问题,应该做手术。但是,当地医院条件有限,病人身体非常虚弱。我们建议,最好先进行化疗,待病情稍微好转,病灶小一些再做。但是,病人家属坚决反对,要求手术。为此,我们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尽量把手术进行得快一点,尽量把心脏和麻醉处理控制好。手术快做完时,病人出现了状况,心脏功能衰弱,后来不幸抢救失败。”
郎景和认为,做医生久了,对医学的质疑,对医生的困惑也会与日俱增。医生殚精竭虑救治每一个伤病员,而一场战争、灾祸、疾病,却可能在短时间内甚至瞬间造成千百万生灵涂炭。人们对人体、对疾病的认识远未完善,所以不得不对医学、对自然怀着虔诚的敬畏。
(三)
师德如山,真爱无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当初为人师的王翠霞把这首冰心的小诗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扉页时,“用爱心和责任播撒希望”,便成了她无言的承诺。
“她从小就招小孩,胡同里的孩子都喜欢跟着她玩。”1981年7月,当王翠霞填报入学志愿,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报了淄博师范幼师专业时,母亲对前来贺喜的邻居这样说道。
爱上一份职业不难,难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依然痴心不改。
34个寒暑易节,纵然世事多变,但“做孩子喜欢的好老师”信念,在王翠霞的生命年轮里历久弥坚,未曾改变。
雨果曾说:“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对于王翠霞来说,爱学生,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惊世骇俗的创世之举,更多的始于老师一个动作、一颦一笑。
洋洋不爱吃青菜,肉和米饭都吃完了,青菜却碰都不碰。王翠霞就蹲在洋洋身边,从喂他吃第一片菜叶开始,再到一小口、到半勺、再到一勺。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反复复,洋洋变得喜欢吃青菜了。
嘉乐患有慢性鼻炎,一到深秋,鼻孔就经常挂着两道鼻涕,袖口也成了他擦鼻涕的手绢。王翠霞就拿来纸巾,教嘉乐对折两次,把鼻涕擦干净;然后再拿来一张纸巾,让嘉乐对折后放入口袋,告诉他再有鼻涕时使用。一天当中,她不时地提醒嘉乐擦鼻涕,叠纸巾;再擦,再叠……随着鼻炎慢慢好转,嘉乐经常挂在鼻孔的鼻涕不见了,口袋里整齐地放一张纸巾的习惯也留了下来。
而这样一个个细小得不能再小的动作,构成了王翠霞一天工作的全部。
生活不只眼前的苦难和悲怆,更有充满憧憬的梦想和未来。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生活的美好。
这是过去26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朝阳中学教师吕文强在一所偏僻的乡镇中学一直在做的事。
每一名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可能都只是其中的几十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而言,则是他们的百分之百。
2002年的秋天,吕文强刚接管初三(2)班。班上一个叫晓强的孩子虽因斗殴进过派出所,但他不思悔改。吕文强了解到晓强没有书和作业本,就想法凑齐一套书,买了各科作业本送给他。晓强学习基础差,吕文强就耐心辅导,绞尽脑汁想办法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甚至经常把晓强领到家里吃住。
吕文强知道,要转化这样的学生,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吕文强带病把镇上的几家饭店、旅馆、录像厅找了个遍,最后在一家游戏厅里找到了偷家里卖苞米钱出来玩游戏的晓强。当看到老师站在面前时,晓强愣住了。替晓强付完钱后,吕文强领着他回了自己家。当吕文强爱人端上热腾腾的饭菜时,晓强哽咽着说:“老师,我又错了!”
在和晓强朝夕相处中,吕文强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内心是渴望积极向上的。他热爱集体,有组织领导能力。于是,吕文强就推举晓强当了副班长,晓强俨然换了一个人,热情高涨。
后来,晓强光荣参军入伍,现在已经是一名优秀士官了。看到儿子的转变,晓强的父母逢人便说:“吕老师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没有他,我们这个家还不知道是个啥样!”
班上学生小杰病后诱发后遗症,体重剧增至200多斤,导致生活自理困难。于是,吕文强与他同桌吃、同床睡了3个多月,直到他可以照顾自己。
学生小宇有多动症倾向,为了帮他矫正,吕文强就和他一起练静坐,直到他能安静地上完一堂课;学生小伟平时有个爱撒谎的小毛病,于是,吕文强想方设法与他约法三章,一起签订了诚实守信责任书,让全体老师、同学和家长见证他俩的承诺。
师德如山,真爱无言。
在湖南省石门县的教学点之间辗转任教23个年头时,王怀军一位在县城工作的老同学,主动提出调她进城工作。
接到老同学电话时,王怀军正在给学生烘鞋子。
彼时,正值山区集中办学,孩子必须住校,最小的孩子才6岁,需要老师从学习到生活一条龙式地照顾。一连下过几天暴雪后,许多孩子白天课间堆雪人打雪仗。那天晚上查寝室时,王怀军发现,许多孩子的鞋袜都湿透了。如果当晚不烘干,孩子们明天就得继续穿着冰冷的湿鞋上课,要不了几天,就可能有一批孩子要生病!
想到此,王怀军加快步伐,走进每间寝室,仔细检查每双鞋子。一圈检查下来,王怀军把大大小小30多双湿鞋拎回自己的宿舍,生起两堆木炭火,一边备课,一边烘鞋子。
电话那一头,是老同学句句温暖的话语;电话这一头,是鞋子里冒出的阵阵热气,热气夹杂着的脚臭气阵阵直冲脑门,她用餐巾纸塞着鼻孔,随口说了句道谢的话:
“感谢老同学关心,可……”说话间,塞在鼻孔里的纸巾掉了出来,一股熏人的臭气乘虚而入,一抹鼻涕以及一抹眼泪也被熏了出来。她接着说:“可这些孩子们……”
王怀军没有说完,继续抹鼻涕,继续擦眼泪。但这时的鼻涕眼泪,已经与阵阵臭气无关。
事实上,就算她决定离开,孩子们也离不开她。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在王怀军看来,家长们把孩子牵到她面前,就等于把孩子的一切交给了她。母亲的本能让她甘愿白天当老师,晚上当妈妈,放学后教他们洗澡,给他们洗衣服,甚至还要陪一、二年级学生睡觉,为孩子们盖被子,叫孩子们起来上厕所,孩子病了就带他们看医生。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或许,教育家夏丏尊的这句名言,正是王怀军们的写照。
(四)
每一段人生旅程,都是一幅风景。或许,学生之于有的教师,只不过是人生路上擦肩而过、熟悉的陌生人;而每个学生之于师者,都是一本正在不断续写的“教科书”,需要用心翻阅,悉心阅读。
初夏的夜晚,四野蛙声一片。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东三办公室谢小薰老师窗外有一棵高大的玉兰树,满树花开,香气沁人心脾,从办公室玻璃窗透过的灯光,给秀美的玉兰树披上一层淡黄色的轻纱。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研究生们从实验室出来,拖着疲惫的身体路过芬芳扑鼻的玉兰树下时,总会习惯性地抬头,看一看那盏明亮的灯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谢小薰办公室的灯,总是最晚熄灭的那一盏。35年,教学楼旧了,又粉刷一新;35年,校园的柏油路,被水泡坏了,翻修了好几茬。35年,一切风物都在变化。然而,谢小薰坚持的一些习惯始终没变:学生每一次做实验,都必须规范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哪怕只有细微差错或不到位,都需要重新来过;学生写论文大到方向、小到标点符号,只要不合格,就必须退回去修改……
谢小薰的课堂,欢声和笑语常常不断:一个个枯燥的医学知识,一个个人体组织切片,她都能让它们“现身说法”,讲出活灵活现的故事。以往,基础医学教学中过于突出知识的工具价值,会导致人的工具化。谢小薰就有意识地尝试把学科教学回归于“立德树人”。为此,她创新性地提出“倒金字塔”式的学科育人结构,使医学教育更具人情味。
然而,这项创新,没有范本,她必须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因此,她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晚熄灭。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当改革进行得热火朝天时,质疑声四起:“谢小薰你搞那么多实践教学,休息时间都搭进去了,课酬一分没增,你图个啥?”面对质疑,谢小薰总是轻描淡写地回应:“学生能从中受益,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得以提高并学有所成,就是给我的最好回报!”
知识影响德性,学问可以化人。知识人格化,成了谢小薰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身份识别码”。
面对繁琐的实验步骤,枯燥的实验数据,还有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初进实验室的学生常常叫苦连天。在学生们中间,流传着多个不同版本的案例——曾有名研究生的某项实验步骤重复了18次,直至谢小薰点头为止!提到论文,有些学生甚至会感到后背发凉。每次批改学生论文,谢小薰简直把“认真负责”四个字演绎到了极致——学生论文内容,大到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小到引文、标点符号,只要不符合规范,都将一概被退回修改,一篇论文数次修改者,不在少数。
私底下,学生们把她戏称为“丹滚炉”。意思是,不经过千锤百炼,炼不成“九转还魂丹”。
有一次,一位面临毕业的研究生因急于发论文。论文初稿借用了同一课题组其他研究生的一张图。谢小薰发现后,勃然大怒,立刻召开课题组会议,教育学生:“做学问前先做人!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底线,今天我若纵容你一个,害的不仅是你一个人,将来你会影响更多的人。”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从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在薛法根的眼里,每名学生都是一本“教育学”著作,只有用心,才能读懂。
对患哮喘的祁祁,他每天放学后上门补课,三年风雨无阻;对沉迷电玩的小庆,他用一部评书《说岳全传》,让孩子迷上了英雄、爱上了阅读;他说服了小童的父母,让这个爱写书的孩子梦想成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幻小说。
最让人难忘的,是一个叫陈小靓的女孩,记性差,今天学的,隔天就忘。薛法根从不责怪,更不放弃,从头再教一遍。他常常对小靓说:“10次不行,还有第11次!”
教育,就是要永远给人以希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靓终于顺利跨进了中学的大门。薛法根感慨地说:“教育的所有秘密,都藏在那些特别的孩子身上。”
教书育人,教的是知识,培育的是心灵。
有时,贫穷之于孩子,是一笔财富,是一种涤荡心灵的历练。
黑虎庙村,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北部深山区的一个行政村。从地图上看,这里距离县城70多公里,不算太远。然而,一座座大山像铁桶一般,把黑虎庙围得水泄不通。以前,黑虎庙人要想走出大山,得沿着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顶山,再穿过险峻难行的八里坡。走到高丘镇,通常需要10个多小时。老人们说,“上八里、下八里,还有一个尖顶山;羊肠道、悬崖多,一不小心见阎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