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无需攀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开展的一项涵盖农村至一线城市,从学龄儿童到大学生的2000位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问候信息、送贺卡和送孩子手工作品,是他们在教师节感恩老师的最常见方式,主要目的是希望老师多关注照顾自家孩子(53.2%);身边通过送礼物、登门拜访、请客、协助班级事务和给老师及其家人提供生活便利等举措,求教师关注孩子的家长多达79.2%,62.8%的受访者称这类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国家教师节自设立以来,就是为了展示广大教师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和社会人士感恩教师,体现尊师重教。但近年来,学生、家长请豪华宴、送重礼等行为让教师节悄然变了味道,失去了该节日本有的社会引导和示范意义。新闻中这些家长的做法,以让孩子获得教师“关注”为目的,相互攀比,感谢教师的做法让人眼花缭乱,教师节俨然变成了“家长劫”,与设立教师节的初衷背道而驰。
教师的关爱,是学生成长的有效动力,家长们希望教师多关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常心态。但家长们必须明白,教师们大多会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旦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盲目攀比对于老师的回报,用过于物质和功利化的手段来讨好和拉拢老师,容易影响个别教师的道德水准,影响社会对他们的信任,还容易扭曲学生的学习观念,让纯洁的师生关系变得世俗与复杂,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态。
每到教师节,不少教师也过得累而委屈,在享受着各种赞美和感谢的同时,还要应付学生和家长的各种人情世故,接受着人们的评价甚至诋毁。可见,学生及家长“求关注”的教师节活动,对教师节乃至尊师重教是一种误读,在方式方法上还有不少待商榷之处。有必要回归设立教师节的本意,确保教师节热闹但不喧嚣,隆重但不“扰民”。
真正的尊师重教,形式并不重要,也不局限于某时某地,它应体现在学生和家长的细微言行中,尤其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品学兼优,能够亲师荣师。而国内不少学生及家长,在尊师重教上,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于倚重老师,认为教师掌握知识,无所不能,将属于家长的教育责任全都推到教师身上;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学生与家长认为教师“百无一用”,轻视教师,对教师不闻不问、辱骂甚至对教师拳脚相向。这两个极端均偏离了尊师重教的时代内涵,破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份职业平凡又崇高,尊师重教,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首先应做一个公正对待学生、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有关部门既要提升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要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对那些费尽心力讨老师欢心的家长,有必要摆正尊师重教的心态,与其求老师照顾孩子,不如多在家庭教育上花些心思,同时多参与家校合作项目,成为孩子成长成才路上的陪伴者和引领者。
(作者系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