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徽撬动了“大”治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9-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师生共同在公园里立下“像树一样成长”的石碑。左上角为学校校徽。本文作者 供图

■2018“迈向未来的新时代学校教育”之中学篇·集团化办学

    管理应该有个抓手。既然是抓手,就要方便抓、能抓得住,因此抓手不应过大。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是十五年一贯制的集团化学校,是一个拥有9个校(园)区、逾万名师生的公办教育集团,秋季开学还会增加3个新校区。经常有人问我是怎么管这么大集团的。我说:“其实人是不能靠管的;如果要说管的话,我就是用一枚小小的校徽来‘管’的。”

    校徽价值发掘:寻找集团化办学大治理的切入点

    南山外国语学校自创立之初就担负着创办优质教育的使命。23年来,随着办学水平的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模式不断丰富,管理结构也日趋复杂。4年前接手后,我排查梳理出了集团内部治理的五大难题:人员超岗严重,组织机构不健全,纵向衔接不紧密,横向交流不深入,运作效益不高。这五大问题并不是孤立的,正如彼得·圣吉所说:“学校更像一棵树的生命有机体,而不是一个汽车配件;教育的社会进程更类似于一个社会,而不是一个工厂。”针对南外集团面临的治理情境的复杂性,我认为必须系统思考集团化学校的系统治理。

    系统思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综合的、宏观的、大视野的管理哲学。系统很复杂,切入点在哪里?半年后,我逐渐把视线聚焦到了学校校徽上——要用校徽凝聚人心,要充分发挥校徽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的灵魂核心作用,要用这枚“小”校徽巧妙地撬动集团化办学的“大”治理。

    我翻阅校史资料、访谈退休及在校师生,了解校徽的设计意图,经过研究思考,我提议:赋予校徽“像树一样成长”的内涵,一方面紧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像树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与环境和谐共生。

    校徽成为我思考学校治理的特殊视角。因为我们是十五年一贯制的集团化学校,便请文化设计公司为我们设计了一组校徽,既预示着学生在南外的十五年像树一样成长,又寓意我们的集团是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大家庭。2015年10月,我请顾明远先生为我校题词“像树一样成长”。2017年4月17日彼得·圣吉到我校与学生对话时说:“我喜欢你们学校‘橡树一样成长’的理念。”

    治理策略选择:校徽内涵成就集团学校文化体系建构

    集团化办学虽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方式最为科学与适合却一直众说纷纭。而在南外集团,当校徽——集团化办学的小视角,遇到系统治理观——集团化办学的大视野时,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自然了。

    在深度挖掘和明晰校徽内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像树一样成长”的理念价值,并将它作为建构集团学校文化体系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基因。它也因此成为建构集团其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石。为更好地宣传普及这一核心文化理念,我亲自开发了一门STEAM校本课程“像树一样成长”,并担任主讲教师。“像树一样成长”也代表了学校的育人价值观,那就是希望学生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和谐共生”,成了中国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南外表达”。“向下扎根”是要像树根一样立足大地,扎根于养育我们的热土,汲取人类精神养料和民族文化精髓;“向上生长”是要像树干一样昂扬向上;而“和谐共生”就是要与环境、社会和谐相处,为人类幸福、为全球利益而共荣共生。

    在上述核心理念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建构起“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集团制度文化。体现为——实现一个办学目标:“1+1>2”;处理两组内部关系:“总校—分校、分校—分校”;创新三类管理体制:人事、财务、资源管理体制;推行四种管理模式:分权制衡制、授权自主型、协调参与式、责任管控化;实施五大治理方式:统筹、授权、协调、整合、共享。

    为了彰显集团化办学的价值,2016年1月,集团开启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并部减员”,集团简政放权:集团总校改革前的所有中层全部清零,改革后由8个部门合并为4个,12名中层岗位缩减为4名,同时重置总校部门职能;其次“‘建健’增员”,分校扩部增权:各分校按照独立校区模式建立党支部、教代会,健全行政部门,增加职能部门人员编制,提升各分校党政群的运行效能;再其次是统筹整合,实现聚变共享:实施“兼职研究员”制度,提升集团优质教师资源的整合共享效能,并且集团实施教学指导工作方案,成立集团学科指导委员会,加强集团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共享能力。经过4年的努力,各分校超岗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全集团超岗率减少了95%。

    “像树一样成长”:塑造集团学校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2016年10月,南外集团拉开了“像树一样成长”十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构建的序幕。围绕“树”的概念,学校全面打造三大课程系统:“培根工程课程系统——厚德、国学、素养课程群落”“育干工程课程系统——博学、基础、学院课程群落”“绿叶工程课程系统——笃行、国际、创新课程群落”共九大课程群落。

    根据集团化学校多学段特点,我们对学生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提出了“双素养”评价制度,即学生在完成国家基础课程、获得学科素养证书的同时,还需要获得相应学段的学院素养证书方能毕业。为此,学校打造平台,成立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八大学院:少年创新院、少年艺术院、少年体育院、少年文学院、少年外交学院、少年法学院、少年人文院和少年商学院。然后,将八大学院的活动课程化、课程体系化、考核学分化。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行动中,学生发展成效初显,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学生代表。比如少年外交学院的两名“小外交官”孙培源、侯皓天赴纽约参加世界青少年峰会并在联合国金色大厅发言,提交的针对自然灾害和移民迁移的决案草案成为正式决案,并送至联合国存入档案;少年艺术院管弦乐团获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金奖、第三届香港国际音乐节金奖,芭蕾舞团获“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广东省“特金奖”,合唱团获深圳市中小学艺术展演金奖;少年体育学院首创国内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等等。

    我们还系统打造了以校徽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标识文化符号,整个集团已在校园环境打造、校园文化衍生品的开发上进入到系统化推广应用阶段,如学校公告栏、指示牌、标志牌、信封信纸、纪念品、校旗的设计,无不渗透了浓浓的南外校园文化印记。

    (作者:崔学鸿,时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