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大班额的路径与逻辑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教育资源配置还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产生了大班额问题。大班额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带来安全隐患。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为消除大班额而努力。2017年,全国减少超大班额(66人以上)5.6万个,减少大班额(56人以上)8.2万个,成效明显。2018年,教育部提出,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消除大班额。
本期,我们刊发西北师范大学从学校布局出发破解大班额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基层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当然,要化解这个难题还需综合施策,我们也欢迎大家参与此次讨论。——编者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县镇。学龄人口从农村不断向县镇集聚,导致县镇学校学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巨班大校”问题不断加剧,县镇教育资源承载力受到了极大挑战,与之相反,乡村学校学龄人口不断减少。
县镇优质学校“巨班大校”和乡村“小规模薄弱学校”问题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一直以来,教育部及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大班额问题的解决。因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紧张、学位供给能力有限,在治理“大班额”问题的过程中,很多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又不得不返回农村小规模学校,或者就近被分流到县镇的民办学校。
规划先行:用全局整体的思维破题
乡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优质教育供给能力不足和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向往”的两难现实困境,农村学生家长很焦虑、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很着急。
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缺乏全局整体、科学统筹思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实现对大班额的有效治理,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精细科学研究,必须结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充分论证,科学预测县域内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先期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统筹规划蓝图。
笔者在中西部地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县的义务教育发展规划都是为了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在短时间内未做任何调研论证的情况下做出的,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在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制定中要具体考虑3个要素:县域的地理、生态、人口分布实际情况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实时监测、科学预测县域内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综合考虑学校位置选择标准和学校规模与班级规模标准。尤其要避免盲目扩建及撤并学校的行为,避免因规划失误导致的大班额问题。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方式。对计划目标、可用资源、执行策略、执行要点这些有层次和逻辑次序的方面,规划者可采用自上而下的规划方式。当规划草案完成之后,应该考虑在自上而下规划草案的基础上,多方纳入利益主体的意见和看法,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最终形成区域教育发展的规划蓝本,进而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方便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蓝图。
科学配置: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资源
优化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需要坚持“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的立场,即科学合理地配置城乡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就近入学接受优质教育。县域内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意图实现两个方面的目标,首先是解决县域内学龄人口分布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匹配的问题,其次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全覆盖的问题。
科学合理地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不是用城镇教育替代农村教育,把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区“用教育促进城镇化”,也不是缺乏科学规划、推行“一村一校”式的简单布点。
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有赖于准确把握城镇化发展和农村教育长期存在的趋势,在充分考虑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两个维度之后,处理好优质教育资源在县镇和乡村学校的分配关系。
坚持“优质均衡”的县域教育发展基本原则,根据县域内人口流动变化和空间集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重新规划优质资源布局,着力构建资源从县镇向乡村流动的新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消除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壁垒,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从供给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优质教育全域化,让农村学生尽可能就近入学接受优质教育。只有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才能破解“城挤乡空”的县域教育发展困局。
统筹治理:从县镇和乡村两头发力
面对县域教育“城挤乡空”的发展困局,就需要将县镇和乡村统筹共治。要缓解教育资源紧张、消除“巨班大校”,关键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大增量、新增教育资源,根据县镇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科学制定县镇学校的布点方案,在县镇规划中提前预留和增加教育用地,多方面筹措经费新建学校。在综合考虑学校服务人口覆盖半径、学校和班级规模以及进城就读学生人口增减等多个因素之后,确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规划和资源配置。
同时,要着重考虑从入口端增加所需的优质师资。优化存量、盘活闲置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改变优质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推动配套的“县管校聘”等改革,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乡村则需要做好两类学校的建设发展。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学校撤并后,学生需要到更远的地方上学,就需要建设寄宿制学校,要按照国家或省级标准加强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寄宿制学校配备教室、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设备、厕所、澡堂等设施和聘用必要的管理、服务、保安人员,寒冷地区要配备安全的取暖设施。
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重大价值和意义,不能随意地人为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保障无法进城就读的社会困难群体的公平底线,有助于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上学远、上学负担重等问题。
如果不能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农村学生会进一步向城镇流动,加剧县镇“巨班大校”问题。要解决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的问题,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尤其是优质的教师资源能够到乡村去。
在当前中心校(学区)管理模式背景下,中心校(学区)不能抽离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而应该助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要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和评价模式,支持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比如对中心校(学区)管理者绩效考核以学区内小规模学校建设为底线标准。鼓励优质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教师团队从县镇流动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开足开齐。综合施策,使乡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使农村小规模学校成为“农民家门口的好学校”。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