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月球的“中秋礼”
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我国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一团圆夜历来有赏月传统。与寻常举头望明月不同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90后”博士韦明川欣赏的是“地月同辉图”。
这几张照片是韦明川和他所在团队自主研制的月球轨道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龙江二号”不久前传回的地月合影,上面清晰可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作为探月国际合作新成果,“龙江二号”还搭载着由沙特研制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今年5月25日22时,“龙江二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他也一定想家了。”望着手机上的照片,一向沉静寡言的韦明川激动起来,眼神里满是欣喜。他说,当人们抬头仰望月亮时,“龙江二号”正在绕月飞行,遥望着地球故乡的万家灯火。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项目办主任李晖介绍,自1997年开始,哈尔滨工业大学践行“大航天”理念,搭建交叉学科平台,推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等多学科融合发展,促进教师和本硕博学生协同创新、集智攻关。
20多年来,发明柔性化平台设计方法,突破卫星小型化、高功能密度和快速集成的核心技术;创新提出星箭一体设计方法,国际首创星箭一体飞行器快舟;累计成功发射14颗小卫星和微卫星……这一团队在征服航天梦想的征程上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然而,所有成就背后都凝结着艰辛付出。时间紧、任务重是团队的工作常态,往往多个项目同时开工。
“工作已经成了惯性,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下。”李晖说,团队里有人在孩子出生时无法陪在妻子身边,有人在父亲临终未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有人在新婚第二天就奔赴发射现场……
让李晖引以为豪的是,一直以来,团队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微纳卫星,在“奔月”路上培养了一批像韦明川一样的复合型航天创新人才。他们在科研实践中边学、边做、边突破。3年前,这些学生自主研发的“紫丁香二号”微纳卫星就已顺利进入太空。
新华社哈尔滨9月24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