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筑梦出彩 砥砺奋进谱写新篇
金翠满城,海阔天空。
9月27日,位于浪漫之都的大连工业大学盛装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欢聚一堂,共贺学校60华诞。
60载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作为我国首批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大连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60年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艺、管、文、理、经6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农业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并有3个一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德树人 不忘初心
碧叶成金黄,今又挂新绿。
金秋九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心怀梦想来到山水相依的大连工业大学美丽校园,站在学校办学60年的新起点上,向着新时代迈出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步伐。
1958年,国家建设如火如荼,急需大批轻工业科技人才,大连工业大学(时为沈阳轻工学院)在激情岁月中应运而生,首批招生91人。60年来,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开拓致新”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如今已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9人,两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两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特聘教授7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5人。获得国家级别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别教学团队1个。
学校积极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2011年起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开展的办学项目,成为国内首个与世界百强大学合作的“4+0”“双证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脚点。学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应用型转型为抓手,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牵头组建了“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并参与了15个校企联盟,以“卓越工程师计划”“联办二级学院”“校企联盟”以及“企业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方式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同时,不断推动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3个国家级别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形成了以应用型为主体、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学校获批国家发改机构“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获评“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校”,5个专业成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6个专业荣列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同种专业榜首。
创新驱动 勇担重任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催生出科技创新累累硕果。
寒来暑往,每个深夜,坐落在学校东南角的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楼都亮满窗灯,像一座光明的山峰,吸引着学界泰斗、青年才俊从四面八方会聚于此,不懈攀登。在这里,以朱蓓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先是攻克海参深加工的系列关键技术,在全国率先进行海参高值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催生了我国海参深加工产业,有力地拉动了我国海参养殖业的发展,使海参单品产值超过400亿元,成为水产品中单品产值居首的品种。继海参之后,团队又突破了贝类精深加工系列共性关键技术。主持研发的贝类深加工技术推进了贝类加工产业技术的升级,加快了贝类加工产业的发展步伐。除此之外,团队还在鱼类、藻类、蟹类等大宗海洋食品加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海洋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年服务企业百余家,技术成果已经辐射到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河北等多个省份,采用工程中心技术成果的企业有50多家,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学校依托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综合改革试验区”,人才集聚效应逐步呈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实力显著增强。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相继崛起。此外,学校还拥有6个部级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两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两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8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近5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别项目121项。
实力所至,名誉当归。学校于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2010年、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受到国家及省、市政府部门表彰。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学校不断弘扬创新精神,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积极拓展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以山高海阔的胸怀和求贤若渴的热忱,敞开玉山脚下的校门,广纳五湖四海英才。
坚定方向 奋力向前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
6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作出的正确指引;新时代,奋力推进高等教育再展宏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坚强领导。
在大连工业大学60年不平凡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毫不动摇。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校党委科学谋划、精准聚焦,以问题为导向,以师生满意为根本,持续深入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磨砺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为推动大连工业大学这艘巨轮在变革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搏风击雨、扬帆远航积蓄了充足动力。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牢记高等教育初心和使命,矢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自2013年起领先打造移动互联网集教育、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大学印象”手机客户端,历经6年迭代更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有效增强,从强化外在教育引导,到激发自我完善内在驱动,从追求施教有效果上升为受教有体验、有认同,有力推动了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由生态思政到思政生态,真正达到入脑入心入行动,一系列创新工作和典型经验得到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80余篇次,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时光静好,岁月如歌。“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的校训和“明德 励志 守正 求实”的校风,内化为一种精神品质,同优秀办学传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成为学校走向未来的动力源泉。
新时代,新征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学校自觉把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围绕国家战略和辽宁振兴发展实际需求,做好“四个服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奋力实现学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为建设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大连工业大学宣传部 李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