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夜跑,在时间边缘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些早晨,浓雾像是从古老的河道中爬上来的一样,布满了旷野,当我隔河从六楼的窗口俯瞰过去,恍如陌生之境,人对于不可知的地方总是充满好奇。

    我一开始是向西跑的。从家里出发,有时顶风,有时踏月,沿着余杭塘河一路向西,跑到绕城高速附近后折返,来回10公里多一点,正好。而往西的游步道,人迹相对寥落,只有草木的气息时刻伴随。

    如果再向西跑下去,可以到章太炎的仓前,可以到老余杭……当然我不会跑那么远,只是想想这些熟悉的地方而已。

    大概是一生与水有缘,我自小居住的地方都是在河畔。现在住的房子是商品房,买的时候还属于余杭区(当时叫余杭市)。房子临河,住进来的许多年里,从北边的窗户望出去,隔着河,是大片大片绵延的田野,远处是民房。要到很远的地方才有桥过去,但鸡犬相闻,到了夜晚,如果是夏季,可以听到蛙鸣,甚至可以听到蛇吐信的嘶嘶声。

    每年冬天,在房间里听风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像是大地上腾起的咆哮,耳朵里挂满了这种自然的节律。闭上眼,犹如沉浸在缓缓流淌的河水之下,“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美国诗人勃莱的诗句应该是那个时候最常想起的。有些早晨,浓雾像是从古老的河道中爬上来的一样,布满了旷野,当我隔河从六楼的窗口俯瞰过去,恍如陌生之境,人对于不可知的地方总是充满好奇。

    最初,这里应该是一片荒芜,或者是一片沼泽之地。

    但周边很快就变了,城市在扩大,田野在消逝,这条河从嘈杂变得秩序井然。河畔那些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趣越来越稀少,有时候,进步并不使人欣喜,但它是时间里的潮流,我们无法拒绝,又或者,我们也充当了它的加速器。

    余杭塘河是沉默的,河道上,去西溪的游船偶尔会惊起水边的鹭鸟,一般是白鹭和夜鹭,而河边的垂钓者对此早已熟谙,除非是突然有鸟屎像炸弹一样掉落下来。

    有一次在夜跑过程中,跑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南门时,我突然想探究这条河的历史,像一块石头掉到水里,我试图从那些涟漪中找到时间留下的波光。

    那么,先随我一路跑回时间的深处。

    旧时,我身边的这条河叫“运粮河”,也叫作“官塘河”,从地图上可以明白地看见,它流经余杭镇、仓前镇、五常街道至杭州,汇入京杭大运河,全长近20公里。

    “通舟楫,水盈可胜三百斛以上舟,迁旱水涸亦可胜百斛舟。”说的正是这条河,历史上此河虽不开阔,但商船云集、航运发达,漕运文化、治水文化、商贸文化乃至建筑文化在这条河的周遭多有反映,记载着余杭历史的变迁。

    追溯实际上是潦草的,像是河边那些疏朗的树,我们看到和听到的只是它的某种片段,但对它漫长的成长我们并不知晓,对于它的枝丫如何分叉我们也只是惋惜或赞叹。

    我看见的这条河,只是随着我夜跑时,合着我呼吸的节律。当时的明月还在,而我们是月光下活动着的生物,偶尔,在城市喧嚣的背后,夜鸟的叫声让人产生幽静之绪。

    城市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坚固,带着对大地的侵略性,如果让这条河说话,在时间里它会有面目全非的感慨。对于时间,这并不重要,就像我家对面的那片田野,现在要过去很容易了,路和桥早已延伸过去,我从后窗看出去,再没有居高临下的俯瞰感,因为对面矗起了很有现代感的高楼,虽然不至于让我产生渺小的感觉,但那种开阔的视野生生被折断了。

    有些事物却还是在的,它们顽固地在你的周围环绕着,比如在秋天,踩着那些飘落的枯叶跑去,耳边依然会有秋虫唧唧,这种声音里,有微风轻掠过,夜的微凉会在燃烧的皮肤上跳舞,此时,夜跑对于我是一种享受。

    跑过那些在桥洞里跳广场舞的人群,也跑过灯火璀璨的城市综合体。

    三官庙或许是这条游步道中一个孤独的存在。在我跑过古墩桥后,不远处,偶尔会遇见摇曳烛火,那是民间祭祀三官的场所,我一直觉得有趣的是,在国人的信仰天空中,所有的神佛都奇妙地结合在了一处,比如我这夜跑途中的三官庙,从其起源而言,应该属于本土的道教。

    但明明供奉的是道教的神,却在民间被称之为庙,以至于我最初跑步时路过,还以为是当地的一个土地庙,或者供奉着类似于蚕花娘娘之类的民间神灵,没想到供奉的是资格比三清大帝还要老的三官大帝。

    而老百姓祭祀的方式也与佛教如出一辙,甚至于三官大帝的面目,也在时间的流传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我的夜跑一样,在咕咚运动中,当我结束时看路线截图,每一次都几乎是重叠的。在我跑动的过程中,每过一公里时的提醒会在那个转弯处都是确凿的,如果到地儿没有响起,那肯定是计步器出了啥问题,或者就是自己忘了打开。

    跑过了三官庙后,余杭塘河并不宽阔的河面上,会有岛屿的出现,此地处于西溪,想想一些年前,应该是河道纵横,而在我写稿子的这个时节,或许是蒹葭苍茫的一片,现在只有偶尔的点缀。

    这种苍茫,或许是古月和今月的区别,又或者就是茫茫一片的相连。

    一些年前,住在运河之侧的我,对于余杭塘河流域的那片土地是陌生的,以为那是一个遥远的所在,然后搬到了它的边缘,而心底里对此依然有些隔阂感,但生活总是抹去很多记忆,它让你改变得很彻底:

    这里,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中心之一,而我曾经采摘过果实的桑树、柿子树……这些曾经的记忆符号已经变化成了马路和高楼,在我身体里面的镜像里,那些树和田野有时候会突兀中显现出来,露出一些灵魂微妙的气息,但并没有多少的失落感。

    这是一个向你跑动走来的城市:那里,飞鸟有时候会被夜跑者的脚步所惊起,有时候索性漠然无视,如果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没有以前的明亮,但始终是那个星空。

    这条我从小熟悉的河还在,对它我更加深入和了解,我沿着它的跑动,可能更像是一种对它的触摸,我们在时间中的融合,这河水,也许浑浊过,也许干涸过,也许丰沛过……现在,它静静流淌在这座城市,不出奇,也不奇崛,不再重要,但细水长流。

    而我,跑动在它的春夏秋冬。

    (作者系诗人、媒体从业者,著有《此一时彼一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