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久前,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第四届艺术节闭幕式安排了一个特殊的环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集中学习以后,教师以召开班队会、设计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孩子们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

    周恩来红军小学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这里是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新安旅行团纪念馆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胡庄战斗、车桥战役等的发生地。多年来,该区中小学依托当地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红色德育,在打造“一校一品”的同时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德育品牌

    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在淮安家喻户晓。1935年,为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号召,新安小学14名学生自发组成新安旅行团,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开展革命宣传,谱写了少儿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从那时起,“新旅精神”成为流淌在新安小学师生血液里的精神符号。新安小学依托校内新旅历史纪念馆成立了小讲解团、小记者团,向更多人讲述新安旅行团的故事。

    一批经历过战争洗礼的特聘辅导员,组建成一支特殊的队伍,成为全区传播红色文化的“播种机”。韩福森就是其中之一。去年9月,93岁高龄的他作为楚州实验小学特聘辅导员,在淮安烈士事迹陈列馆对着一幅幅图片与一件件烈士遗物,含泪向孩子们讲述当年自己和战友的抗战故事,孩子们听后潸然泪下,无不震撼。

    从小讲解团、小记者团到特聘辅导员;从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到大胡庄战斗、解放淮城战役、车桥战役……在淮安区,一大批红色元素汇聚成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库,让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一张响亮的名片。正如区委书记徐子佳所说:“丰厚的红色德育资源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我们应依托这些资源,为培育‘崛起江淮’的新生代建设者奠定基石。”

    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校园环境,正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淮安区的莘莘学子。

关注课程建设,丰富德育内涵

    因地处大胡庄战斗烈士牺牲所在地,茭陵中心小学今年3月正式更名为大胡庄红军小学。该校德育主任靳海荣告诉记者,更名前,学校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校800多名学生进行“党的知识知多少”摸底调研,制定“党史知识进课堂”计划,每月开设一节“红色文化辅导课”作为必选课。

    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已成为淮安区中小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安小学德育主任张树利说,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包含团队活动课程、基地实践课程、新旅体验课程、访学游学课程等在内的“新旅文化”课程体系。以基地实践课程为例,一沓沓集知识问答、实践探究功能为一体的“参观体验卡”成为学校的创新之举。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参观,将体验卡带回家,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答案,还能与父母、同伴分享。

    淮安中学开设的“像周恩来那样律己待人”“周恩来故事选编”等校本课程成为每一个学子案头的必备书;楚州实验中学的“关天培血战虎门”“抗金女英雄梁红玉与淮安蒲菜”、楚州中学的“华中分局在淮安”等课程为红色德育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感。

    与此同时,为了让红色德育更有深度、更富内涵,淮安区突出品格提升,不断强化对红色德育的理论研究。

开设主题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楚州实验小学为新一批校级“周恩来班”“关天培中队”“谈丹崖中队”授旗。9年来,每年选出一批“一班两中队”已成为该校惯例。

    据统计,淮安区各中小学至今已累计成立各级“周恩来班”1769个。针对“周恩来班”“翔宇中队”“童怀松中队”“新旅中队”,开展“红色教育示范校”等创建评比活动,激励各校不断丰富红色德育内涵,提升红色德育实效。

    在校级层面,各具特色的红色德育活动也成为淮安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为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周恩来红军小学举行“足球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出征仪式,孩子们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探长征遗址、访红军小学、瞻仰红军长征纪念馆……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之路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了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每逢3月5日车桥战役烈士纪念日、4月26日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纪念日,车桥战役红军小学和大胡庄红军小学的孩子们都会亲手制作寄托哀思的白花,参加“我为烈士献朵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车桥战役红军小学德育主任夏崇安说:“我相信,孩子们会明白什么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的红色主题教育,会让他们深受裨益。”

    淮安区教育局局长咸勇表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的那样,淮安区多年来始终坚持积极探索、多措并举,让红色精神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