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质量人才 领跑质量时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每一位中国计量大学的新生走进校门之际,都会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由学校精心编撰的《量大文化简明读本》。

    走进校园,明德楼、格致楼、嘉量大会堂、国内高校首家计量博物馆……校园建筑与景观设计,处处折射出鲜明的计量特色。

    每年一次的“质量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举办的嘉量讲坛、翔宇讲坛、启明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质量标准化协会等学生社团;以及每年暑假的为企业制定ISO9000质量体系、对杭州市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等社会实践,不断增强着师生的质量观念、标准意识和计量能力。

    学校的“传承计量文化,思量国计民生”特色校园文化荣获教育部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零点调查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学校涌现出了烈士、全国十大“最美消防员”田思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玻璃男孩应忠彬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和先进个人。学校先后获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单位、“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称号、浙江省“双百双进”百优团队等。

    “弘扬质量文化,践行质量标准,培育质量人才,领跑质量时代,我们不仅责无旁贷,更应走在前列,作出表率,这是中国计量大学发展的大逻辑。”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坚定地表示。

    在质量理念指引下,在质量文化的浸润下,学校对质量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

    2003年,中国计量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后更名为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并将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人才培养方案,成效显著。专业获批省重点、省特色、省优势和国家特色专业及“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持续保持首位。

    2007年,学校成立了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奖50多项;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毕业生供求比持续攀升,中国中车、方太集团等知名企业提前一年“预订”学生;毕业生遍布全国,85%以上从事质量相关工作,500多人担任质量副总裁和质量经理;50%的毕业生就职于航天、航空、高铁、舰船、电子和核能等国之重器行业,有力地助推“质量强国”战略。

    在质量理念指引下,在质量文化的浸润下,学校的办学目标更是不断攀升——

    俞晓平教授的“生物计量与检验检疫教师团队”名列教育部门首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团队创建了实验室研发—企业推广—研发费用反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发了公益性成果和技术通过实验室研发—基点示范—农户推广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和浙江省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建立了ISO-SAC战略合作培训平台、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教育培训基地等,承担完成了近20场“ISO/TC、SC主席”等国际培训项目。

    学校建立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质量发展研究院、标准化战略研究院等研究机构,2017年承担了“合格评定第三方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内容的要求与建议(ISO/IEC TS17022)”等5项国际标准以及近20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与浙江省政策研究室、省质监部门共建浙江省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参与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标准化法修订、浙江省“三强战略”等咨询评审工作,受到国家质检部门领导肯定,多项研究报告被国家《每日要报》等内参刊发。

    2017年起与义乌市政府部门合作共建“标准城市”、义乌标准博物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

    学校共建有省部级以上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4个,与正泰集团、华丽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了400余个人才培养实践基地。2017年,学校与海克斯康共建“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与河南舍曼实业有限公司共建计量产业孵化器,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话语权。

    续章

创新创业 与时代携手奋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4年,中国计量大学“以专利发明为引领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作为浙江省仅有的一所高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从2007年开始,学校在浙江省高校中首创“本—硕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面向设有研究生教育的各本科专业中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从大三开始实行本硕“2+2”培养。这一模式创造性地为本科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开启了一扇大门,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参加教师主持的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学习年限可缩短半年。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6级学生徐汉锋、杨樟成通过这一计划,在导师董新永的指导下,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头设计,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被第14届国际光电子及通信会议录用。

    学校成立了创业学院,构建出以“需求激发创意 专利牵引创新 平台孵化创业”为理念引领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成效显著。

    学校创新打造了集管理、咨询、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及整合等多种优势于一体的集约式创新创业基地——中国计量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312家,培育国家级别高新技术企业8家及一大批省、市科技型企业,“雏鹰计划”企业,青蓝计划企业。

    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别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别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别众创空间、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浙江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杭州市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杭州市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站、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

    近三年,学生校级科研项目近千项,结项率约为75%,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05项,新苗人才计划立项170项。连续三年举办“中德创业论坛”,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和创业者齐聚,商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高校的双创教育发展。

    近年来,学生们的创新创业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校在2013-2017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排名63位,其中2017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排名第45位、浙江省第4位。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奖271项、省奖1167项,其中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挑战杯”全国一等奖3项,2017年进入全国发起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1项,数学建模竞赛总成绩连续五年排名全省高校之首,2015年排名全国所有参赛高校第二,2017年排名全国第三;电子设计竞赛、生命竞赛等一批竞赛获奖达到省内前列;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

    近三年,学校涌现出许多双创典型:如校园吉尼斯“专利之最”获得者李群星同学;毛登科同学热心创造发明、积极申请专利的事迹多次被《光明日报》、光明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等媒体专题报道;陈加男同学创立的佰腾电子在G20峰会期间被官方选定为峰会食品安全检测用具,保障G20期间的食品安全,为来自全世界的宾朋保驾护航;郑永明同学创业成功后饮水思源,反哺母校,设立25万“启飞奖学金”用于奖励母校在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获得过国家“互联网+”创业大赛银奖的创业项目“杭州仁特儿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分别在杭州、湖州等城市拥有6处经营门店,是目前国内仅有一家完成4D庆典技术在年会中应用的综合性文化公司……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等国家、省级媒体对学校双创教育举措及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