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从未离开过我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0-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资料图片)

    时下流行的一个词“诗和远方”,多少暗示了诗和远方一样,遥不可及。但其实,诗从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离开了它。并不是人们生活安逸了,才能有诗;并不是没有了生活压力,才会有诗。诗,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我们的手边,就在我们的心里。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就有“诗离我们很近”的切身经历。1973年他正在农村插队,深秋的一天,他在地里割稻,一阵狂风从天而降,席卷了他已经住了五年的茅屋。他奔回屋里一看,狂风竟然“卷我屋上全部茅”!屋顶上只剩梁、椽,蓝天白云历历在目。生产队长赶来察看一番,答应等稻子割完就帮他重铺屋顶,让他先在破屋子里坚持几天。夜里,四周漆黑一片,他缩在被窝里仰望着满天星斗,寒气逼人,难以入眠,忽然,一个温和、苍老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年轻的插队知青一下子热泪盈眶,顿时感到相距千年的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他身边。由此,他体悟到,在痛苦、郁闷、焦虑的时刻,人们更需要诗。这就是诗的力量。

    此时,这位知青怎么也想不到,六年之后,1979年,他考取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先生的研究生,研究唐宋诗歌。程千帆先生为学生开讲两门课程,其中一门就是杜诗。这不是作品选读,而是专题研究。他开课的目的不是介绍有关杜诗的知识,而是传授研究杜诗的方法。在教学的基础上,师生三人(程先生和莫砺锋、张宏生)合作完成了一本杜诗研究论文集——《被开拓的诗世界》。

    作为知青,莫砺锋当时更没有想到,他还要完成一部杜甫研究的重要著作《杜甫评传》。这部评传与其他杜甫评传有所不同。它在把杜甫当作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进行评述的同时,又着重阐明他在思想方面的建树,讨论杜甫与传统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现在理解杜甫其人其诗不得不重视的地方。杜甫是有思想的诗人,不理解他的思想、观念,自然很难深入领会他的诗歌

    莫砺锋教授四十年追寻杜甫的历程,为今天这本《杜甫诗选》(莫砺锋、童强撰,商务印书馆2018年4月出版)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和情感基础。2014年商务印书馆约请他编写一本《杜甫诗选》,他欣然允诺并邀请我与其合作,2018年诗选终于出版。

    杜甫诗歌现存1400多首,本书选了255首,应该说杜甫的好诗、代表作都选录进来了。诗选代表了选编者的眼光,当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倾向性。今天这个选本不仅基于选编者数十年的诗学积累,同时也基于我们这个时代更加成熟、更为开放的文化环境。此前的选编者不免因为时代的倾向性,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哀王孙》这样的作品。在片面强调“人民性”的时代,杜甫描述一个皇室贵族身经战乱的作品就很难受到重视,而今天则可以以更为全面客观的立场,重新认识这样的作品。

    现代读者不用担心读不懂杜甫。这本诗选中杜甫的每一首诗都有简明易懂的注释,为读者扫清了阅读上的障碍。选编者作为古典诗歌的研究者,注释工作具有相当的可靠性、权威性。整个注释不仅参酌旧注,择善而从,并且力求简洁,适应当前的阅读状况。力争读者花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到位的理解。本书虽然是普及读物,但对于杜诗研究而言,也有小小的贡献。如《喜达行在所》“雾树行相引”句,旧注未及出处,本书引《国语·周语》“列树以表道”。又如《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鼓迎非祭鬼”句,旧注仅引《岳阳风土记》,本书增引《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千百年来千家注杜,本书亦可谓有所增益。

    本书最具特色的是“评赏”。“评赏”就是评论与赏析,文字或长或短,内容不拘一格,或串讲题旨,或分析诗艺,或介绍前人的重要评论,看起来很容易做,但实际上最是难事。本书中“评赏”出自莫砺锋教授的手笔,非积数十年学养,很难写好。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觉得诗歌就是漂亮的句子,评论家就是用另一些华美的辞藻称赞那些漂亮的句子。诗歌是华美,但本质上与丽辞藻饰无关,它代表了那个时代最敏感、最前卫的精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洞察和领悟。你今天在机场与亲人、恋人告别,也只能相拥而泣,一句“我爱你”成为你最富有诗意的表达的全部,但在两千多年前,在没有大学,在99.9%的人还是文盲的时代,在唐诗宋词还没有出现,从没有人看过爱情片、言情剧的人群中,在一个根本不可能想象网络与社交软件的地方,一个人在告别亲人、恋人的时候,却说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诗句,这是何等的伟大!人的感受终于获得了突破性的表达!

    在全球绝大多数民族的文学史还没开始的时候,杜甫就已经说出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样的诗句,这是何等的了不起!这不仅仅是华美的句子,更是诗人对世界的洞察、对人间的关怀、对美好的执着向往。这是我们心灵的导师。我们今天成为这样,正是历史上如杜甫这样许多伟大的诗人熏陶的结果。我们仿佛色盲,恰恰是诗人给了我们看到五彩世界的眼睛。诗人是一个民族的先知先觉者。古典诗歌的普及工作希望为大家走近诗歌提供有益的引导。

    (作者系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