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车送学”,该怎么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0-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关键词:“跑车送学”

    近日,杭州一位家长霍先生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结果在校门口的时候被其他家长看到了。当天晚上,孩子的老师就在家长群发起建议,让他以后不要再这么做,理由是: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对孩子们的教育。霍先生则认为,“钱是我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想给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对”。结果他被老师踢出了家长群。此事一经媒体曝光,迅速引发各方热议,不少媒体都刊发评论,参与讨论。

    “跑车送学”是个人自由但不值得提倡

    心理学如此解释攀比心理,它“是个人发现自身的某项内容与对照的个体发生偏差距离时,产生的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简言之,攀比就是对比基础上的嫉妒甚至是憎恶等情绪。

    围绕“家长开豪车送孩子上学”上的争议,无非是一个如何遏制攀比的议题。心理学认为,遏制个体负面攀比心理的繁殖,比较可行的是两个策略,一个是将负面攀比转化为正向激励,即学习他人优点,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第二个是尽量减少攀比内容。显而易见,第一种策略对成年人较为有效,但对于价值观、人生观等尚不成熟的幼儿、小学生来说,就更显得深奥了。所以,很多家长认为用疏导的方式遏制豪车家长给其他孩子带来的攀比心理,并不靠谱。而第二个策略——减少攀比内容,对孩子来说却是最适用的,因为孩子“不懂”,所以学校、家长、社会就尽量为他们构筑一个单纯的空间,让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接受符合他们心智的概念。

    因此,很多学校规定学生上学期间,一律穿校服,这虽然可能会影响学生青春勃发的审美,但它却很大限度地避免了孩子在穿着上进行攀比。虽然学生可以攀比的内容无穷尽,但他们却可以尽可能地让攀比的内容和机会减少,避免孩子从幼儿阶段便养成负面的攀比心理。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窃以为“跑车送学”虽是个人自由,但不应该被提倡。因为“跑车送学”是刺眼的差异性存在,它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爸爸是开跑车到校,我爸爸却不是?疏导的大道理孩子们不一定听得懂,但攀比的心理冲击和负面效应是真切存在的。

    (作者从易,原载《新京报》,有删改)

    到底是谁“玻璃心”

    从事情的起因来说,教师保护学生,防止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教育本来就应该在孩子心里种下公平、平等的种子,假如早早地就过度重视物质的话,显然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但是,一个爸爸能不能开豪车接送孩子?正如这位父亲所说的,钱是他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要为了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特意买一辆普通的车来接送孩子吗?

    这位耿直爸爸的发言显然触怒了老师,但话糙理不糙。何况其他孩子真的有这么脆弱吗?其实,一个孩子怎么看待一件事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成年人的影响。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引导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归根到底,假如家长觉得车子只是代步的工具,那么不管面对什么车,自然都能够保持平常心。但是,假如家长自己就觉得车子是财富的象征,是区分人群的标准,那么,孩子当然也免不了这么想。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各种“落差”的考验。一个社会最大的公平是机会的公平,而不可能做到财富上的绝对公平。人和人之间、家庭和家庭之间必然是有差距的,怎么面对?这正是教育的好机会。假装差距不存在,只能是自欺欺人。假如由此产生“仇富”心理,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培养健康的财富观,也是教育应有的内容。面对财富,很多成年人都未必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很多人一方面爱钱,一方面却又耻于谈钱,矛盾的心理导致了很多问题。其实,谈“钱”没什么可耻的,因为挣钱代表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我们辛苦工作的回报。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通过正当渠道挣的钱,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去消费,无须遮遮掩掩。

    (作者土土绒,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这是一次教育良机

    当那些家长对这位开跑车接送孩子的家长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其实已经说明他们在内心是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的。而这种贫富差距,不仅仅反映在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交通工具上,同时还会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各种体现,比如用的书包、文具,平时穿的衣服。

    既然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与其反对其他家长用跑车接送孩子,不如告诉自己的孩子关于贫富差距的真相,进而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财富观念、价值观念,避免虚荣与攀比心理。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告诉孩子,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都不相同,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父母的工作、收入等等不尽相同,但即便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如别人,也不用去羡慕,去攀比,因为财富并不代表一切,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引导和教育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对社会的财富差距有个初步了解和认识,反对虚荣和攀比。

    (作者苑广阔,原载东方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