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铸辉煌 砥砺前行续华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一流建设

    大理大学始终把办好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早在1997年,大理大学前身大理医学院接受国家教育部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通过评估。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4校合并组建后,坚持扩规模、优结构、提质量,持续推进教学建设和改革。在2005年召开的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个性充分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时提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系列措施,标志着以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拉开帷幕。2007年,提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同时,启动第二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结论。这是对大理大学多年来本科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和认可,虽然全校师生深受鼓舞,但却不敢有丝毫懈怠,而是把获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作为新起点。着眼巩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推进地方本科院校的一流本科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相继推动实施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

    2009年,在云南省内高校中率先开展“学期制”改革,同时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三个平台+一个环节)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专业质量标准,率先在云南省内高校中启动校内专业评估工作。

    2012年以来,着眼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质量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建“卓越医师”试点班,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临床与预防融合,全面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云南省首批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013年启动专业综合改革,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引领示范性的基础专业和示范专业。先后启动立项5批17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其中临床医学、药学入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推动实施“双百”奖励工程,即:每年奖励100名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也称教学质量奖)、100门优质课程(课程质量奖)。

    2017年,再次启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构了3个平台,把“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整合到“专业教育平台”中,增设了“个性发展平台”,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结构。进一步强化了德育、美育、体育和“双创”教育,推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通过一系列改革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符合学校实际并能满足本科教学运行和人才培养需要的体制和机制,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17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6年有效期。2018年接受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受到专家组的好评。

    风雨兼程四十载,砥砺前行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未来,大理大学党委书记段林激情寄语:“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抓住滇西片区扶贫攻坚和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省里提出的要把大理大学建设成为‘一流大学、最美校园’的要求,开拓进取,奋力向云南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南亚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迈进!”校长王华表示:“坚持‘提质量、上水平、创特色’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抓实教育教学质量,坚定不移提升创新水平,坚定不移拓展办学领域,力争2020年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再圆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