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线建设精神”成为思政教育生动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让“三线建设精神”走进大学思政课堂,就是要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引大学生,走好人生路。10月11日下午,在攀枝花学院2号教学楼610教室,“三线建设的历史与文化”课程正在进行,作为教学团队成员,校党委书记肖立军正在讲授第一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线建设精神永放光芒。”

    教学中,肖立军运用大量史实和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并从三线建设的历史和现实延续阐释了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历史、有现实、有榜样、有示范,我们要用身边的典型案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肖立军说。课堂上,他以扎根祖国边疆的优秀校友为例,勉励大家传承三线建设精神,上好“三线建设的历史与文化”课,培养能吃苦、能担当、能创造的优秀品质,让“三线建设精神”永放光芒。

    攀枝花学院创新性地将“三线建设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在全国最后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县,在我国最西部的新疆柯尔克孜州,在太阳最早升起的浙江温岭,都有攀枝花学院的学生。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攀枝花学院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攀枝花学院扎根在西藏、新疆工作的校友已达300多人,在浙江温岭、台州的民营企业校友超过1000人,在同类高校中表现非常突出,充分彰显了“三线建设精神”育人成果。

    “‘三线建设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攀枝花学院学生身上,所以,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学生的人格修养、个性品质特征,从三线建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上探索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展了‘三线建设精神’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肖立军告诉笔者。

    研究让“三线建设精神”扎实深入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三线建设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肖立军说。

    为了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国家批准建设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成立了“三线建设研究会”,推动三线建设的研究和文化传承。

    攀枝花因三线建设而生,也因三线建设而兴,是典型的三线建设城市。“攀枝花学院因建设攀枝花而建,因攀枝花发展而兴。攀枝花学院的办学史就是一部承传‘三线建设精神’的创业史,‘三线建设精神’辉映着攀枝花学院的建设发展,攀枝花学院的建设发展深深地蕴含着‘三线建设精神’。攀枝花学院的办学历程充分体现了‘三线建设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攀枝花学院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建力量,将‘三线建设精神’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三线建设历史,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发展。”肖立军告诉笔者。

    开展教学,研究是先导。为了推进“三线建设精神”的研究,攀枝花学院举办全国性“三线建设精神”研讨会一次,省级和市级研讨会两次,多次在校内召开与“三线建设精神”相关的小型学术交流会。“我们就是要通过学术研讨,取得理论共识,拓展‘三线建设精神’教育的理论空间,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肖立军说。

    目前,攀枝花学院已经与中国社科院当代所、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上海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省社科院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学校申报了“三线建设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研究”等国家、省、市校级课题10多个。三线建设研究持续深入开展,“三线建设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围绕“三线建设精神”的教学与研究,学校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在三线建设历史、“三线建设精神”文化、三线建设人物故事和三线建设经验成就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系列著作、教材和讲义,为三线建设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宣传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日前,攀枝花学院参与申报的“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纳入教育部门55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教学让“三线建设精神”坚实推进

    “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让‘三线建设精神’走进大学生的内心,首先要在教学上组织好。”在指导学校“三线建设精神”课程时,肖立军多次讲。

    2017年9月20日,攀枝花学院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学院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为基础,将通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社科联秘书处进行合并而形成的崭新的学院。学院的成立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整合优质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思政协同育人平台的一项重大创新。

    为了推进“三线建设精神”教学的扎实推进,学校组建三线建设教学与研究队伍,为讲好三线建设故事培养优秀的讲师团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把三线建设研究与教学作为学院的突破点。经过两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校内外专家学者为补充,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研究队伍。目前有校内人员14人、校外兼职人员8人的教学与研究团队。

    “学院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不断优化和改善师资结构;要积极开展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主题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工作,以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教职工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传统作风,唱响主旋律、站稳主阵地,为攀枝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作出积极的贡献。”肖立军在参加学院备课时指出。

    学校组织研究团队,收集历史资料,创新性地编写全面反映三线建设历史、三线建设精神文化、三线建设人物故事和三线建设经验成就等系列著作、教材和讲义,形成了三线建设口述史、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等研究成果。目前部分教材已经编写完成,教学讲义、教学PPT制作精良,教学微视频正在录制,在线课程正在建设。

    “2017年,学校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后就启动了‘三线建设精神’的课程建设工作。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等人文素质选修课,课程2学分32学时。在新生进校的入学教育中,学校把‘三线建设精神’和攀枝花精神作为大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专题。”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曙光介绍到。

    实践让“三线建设精神”真实走心

    攀枝花市政府部门把“三线建设精神”确立为攀枝花的文化根基,攀枝花学院和攀枝花党校共同挂牌成立了“‘三线建设精神’教育培训基地”。教育培训基地的建立为教学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3月,攀枝花学院在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挂牌“攀枝花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地”。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校要求每个学院必须组织学生前往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以上教育活动,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培养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直接感受三线教育的真实画面,在平台和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同时配合开设三线建设人文素质课程和教育专题,能够更好地发挥‘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积极作用。”肖立军说。

    学校团委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以“三线建设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重大节庆日开展“三线建设精神”主题团日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把“三线建设精神”列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主题实践内容,每年都要组织大型的学生调研和体验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三线建设精神”的内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学校还把“三线建设精神”列为社会实践自主调研课题,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申报。

    今年6月26日,攀枝花学院2018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暨出征仪式在图书馆举行。今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以“三线精神永不忘,青春献功新时代”为主题,继续采用“综合开展·统分结合·项目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经学生申报,共选拔组建了4个集中社会实践团队、25个课题调研团队。

    “开展以‘三线建设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当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和体验到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爱国精神。”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攀枝花学院大二学生王立在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中写到。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才能吸引人,必须吸引人才能感动人,才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肖立军说,“‘三线建设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通过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组织社会实践、设置入学教育专题和申报调研课题等各种教育教学形式,攀枝花学院已经实现了“三线建设精神”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全覆盖,“三线建设精神”融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三线建设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三线建设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弘扬和传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党委副书记胥刚说。

    “新时代,深入研究‘三线建设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渊源,面向大学生开展三线建设历史和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发挥其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作用,将厚重的历史积淀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肖立军说,“下一步,我们将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研究与教学团队,设立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开展三线立体化教材、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实践中心的建设,力争尽快将‘三线建设精神’传承打造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响亮品牌。”

    (王明辉 朱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