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梦,打开城乡教育“对话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域内视点

    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脱贫攻坚扶贫必先扶智。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微观之,在国家战略背景下,迈出第一步的学校对口帮扶活动,已在教育扶贫、乡村振兴中开启了连锁反应。——编者

    “在这儿,我会遇见怎样的伙伴?”10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枫丹小学)五年级24名学生在4名教师与3名家长的带领下跨越 1432公里到达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所在地,枫丹小学一行人的目的地蒿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下简称蒿坪学校)便坐落在这儿。在一周的时间里,两校师生通过“双向扶贫”的活动方式,创新教育扶贫实践路径,结合科技办学特色,共同参与“小小科学家造梦丹江口”科研活动。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协同海淀教委组织区属13所优质中小学与湖北省丹江口市村镇学校对口帮扶。“大人的思想观念常因实际生活而固化难易,而孩子的观念却可以转变,具有一定特殊性和一切可能性。”在枫丹小学校长亓刚看来,“教育扶智扶贫,要从娃娃开始”,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培养科学创新意识,寻求科技纽带下的生命对话,构筑科技改变家乡的梦想。

    双向扶贫:建立内心自信

    入校伊始,枫丹小学的学生便与蒿坪学校五年级45名学生共同结成生活和学习对子。“结对子有一个好处,就是学会彼此关心,互相影响,双向改变。”亓刚说。

    上课时,尽管教材不一样,且由于桌椅有限,需要两个人共享一张课桌,但学生们都专注积极地完成课堂任务。两校学生互为启发,互相配合,实现思想的有效碰撞。

    而这次活动也为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互相了解打开了一个窗口。“在听说我的结对对象尚福霖同学每周只有1元的零花钱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枫丹小学学生廖梓瑜感叹道,“从相知到相识,我们了解了对方的一些闪光点,也暴露了各自的很多缺点,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同学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让我很受鼓舞。”

    在蒿坪学校五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看来,农村的孩子在物质上的缺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从小不自信,缺乏大胆的创新意识。“北京的孩子给蒿坪的孩子带来了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全程参与此次活动的枫丹小学五(3)班学生邵俊程的家长赞同道:“这个扶贫是双向的,一个星期下来,枫丹的孩子真正认识了乡村,提升了生活技能,懂得了勤俭节约,而蒿坪的孩子更多的是获得了创新和科技的意识。”

    开放课堂:提升科学素养

    作为此次结对活动的“总导演”,亓刚坚持“以学生为主,两校共同参与,课题齐头并进”的原则,共同成立课题小组,通过调研,发现家乡最为骄傲的优质资源,共同产生推广创意。

    在这次枫丹小学与蒿坪学校的筑梦之旅中,两校共69名学生组建了5个课题研究小组,意在让孩子通过调查,从小树立科技改变生活和用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改造家乡的意识。

    每一个课题组在指导教师带领下,走出校园进行调研。乡野的早市和村镇的生产都是科研小组的调研对象,乡村成为了学生们的开放课堂。

    以深度贫困村寺沟村电子商务调研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街串户,围绕各自小组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课题小组的学生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并请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进行辅导。

    在调研中,学生们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法。他们不仅到贫困村调研,也来到发展较好的余家湾村调研,通过两地生产状况的比较与分析,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想法。

    蒿坪学校校长刘海波全程参与了“乡野课堂”的调研活动,在他看来,这样的筑梦行动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让学生们了解到,蒿坪有着独特的生态优势。他发自内心地说:“以后学校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走出校园,了解自己的家乡。”

    拥抱家乡:照亮脱贫梦想

    “我的梦想是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到大城市发展。”在分组交流畅谈梦想时,蒿坪学校学生殷明辉这样说。

    此次调研活动设计了畅谈梦想的环节,为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在“被聆听”中得到更好的表达和释放,也让每一位学生在聆听更多的梦想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而在一同参与调研的蒿坪镇镇长谢霞看来,畅谈梦想的环节,还有更深层的意义。“通过发现孩子们的梦想,引导蒿坪镇的孩子们认知家乡,爱上家乡。这也是开启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我们更希望通过精准扶贫,改变他们的意识,希望有更多的人以后能留在家乡,用知识和科技改变家乡,让下一代不再需要扶贫,这才是我们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丹江口市挂职副市长的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干部王申说。

    亓刚认为,这次活动对于枫丹小学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研学旅行,它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创新,有志于用科技去改善乡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