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每一位教师是学校生长之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在,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才是真正的教育优质均衡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刘艳萍校长所著的《点燃教师,照亮教育——学校生长日志》(源创图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是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的生动实践。尽管这所学校被称为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但与北京十一学校的“高大上”比起来,真的是有天壤之别。

    两所薄弱学校合并,委托第三方即十一学校管理,而且出任这所学校校长的还是一个菜鸟级的新校长,来自十一学校的中层干部刘艳萍。这样的学校在短时间内会有转机吗?刘艳萍通过几年的实践,把这所“三结合”的学校办出特色,有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名副其实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点燃教师的成长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的内生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中有所作为,这就是十一学校一分校的成长秘诀。

    “这里的学生素质和总校没法比”“要师资没师资,要教室没教室,怎么进行课改”,这些从教师嘴中说出来的话,说明当初一分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没什么优势。但是正是这样一所低起点的学校,几年后却带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点燃教师上,校有一点做得非常好,那就是把每一位教师都当回事,并且让大家感觉到。比如学校从新组建开始,就努力变管理为服务,行政部门转变自己的职能定位,从管理事走向服务人,让权利和资源围绕学生成长聚焦,让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学校的核心工作,保证教师和学生永远站在学校的中央。

    新学校组建前,小学教师没有食堂,只能吃营养餐。学校组建后,刘艳萍推动两边总务人员快速拿出供餐方案,全体教师的早、午餐全部由学校食堂提供。学校原有的办公设备比较简陋,复印试卷得跑好几层楼,挤到一个打印室里。建校伊始,学校为每个班级和学科教师都配备打印机。寒假里,学校封闭进行课程研发,几位科学教师提出更换电脑,以更好地兼容编辑电子书的软件,学校电教中心立刻速配到位。把教师当回事,有了情感的连接和基本信任,才有携手改变学校的可能。感到自己被学校重视,教师自然会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齐心协力为学校谋发展。

    在刘艳萍的引领下,一分校的教师们形成了共识:课程是学校改变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和实施者,良好的学校机制能激发教师良好的职业状态。

    在推进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抛开行政命令,以学术力量带动教师走起来。刘艳萍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在所有的教师卷入课程建设这一洪流的时候,一定要在最初抛下救生圈后快速地教会水中的人游泳,实现从他救到自救。从总校请来课程专家,深入教师中为他们做课程建设指导,就是她认为的救生圈,在最初的时候要主动拉教师一把。当教师们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全方位支撑,就会更有动力向前走。学校设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和课程研究中心。这两个学术机构,通过分级分类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以学术的力量来引领教师的发展,以职业的成就来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刘艳萍认为,不论原先的起点如何,只要相信每一位教师,唤醒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教师就可以慢慢超越原有的自己。这样,当成长成为自己的需要时,前行的脚步就具有了不可阻挡的力量。教师最大的成就来自学生成长,当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始聚焦学生成长时,内在的职业动力就会因为努力方向清晰而被大大激发,不断出现的职业挑战会推动教师自我迭代更新,来自学生的成长反馈就会不断坚定教师的职业追求。

    刘艳萍认为,学校组织成员的发展仅仅靠内部机制还不够,需要不断打开通往外界的通道,要“外连接”。正如她所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凸显个体连接的时代,谁拥有的连接点多,谁就会赢得更多的资源支撑,进而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学校恰恰可以为教师提供这样的机遇,搭建这样的平台。刘艳萍多年在十一学校工作,有十一学校总部的支持,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连接中,影响一个教师成长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或者关键书籍,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涌现。作者认为这是将激励外包的好做法,运用学校以外的力量激励教师的成长。其实,这也是充分借用外脑智慧来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有效举措。

    基于这样的理念,一分校为教师的外出学习大开绿灯。不论是总校举办面向全国的教育年会,还是一些有影响的学术机构、教育媒体举办的大型论坛,学校都会鼓励教师参加,并尽一切可能将教师推向演讲台,去分享一分校的教育主张与实践,让教师在家门口既有机会聆听高水平演讲,又有更多的机会登上演讲台。

    点燃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热情,的确是一所学校的生长之道。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