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作战,“盆景”渐成“风景”
2018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评选结果于近日揭晓,宁波大学建工学院毕业生叶佳雨从全国400所大学推荐的优秀毕业生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虽然已经在大学期间拿奖拿到手软,但是能够得到这个奖项还是让叶佳雨感到“骄傲”,因为这个奖项在她所学专业领域里被称为“毕业生全国最高奖项”。
叶佳雨是宁波大学建工学院第10个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的学生。他们的获奖与学院推行多年的学生工作品牌“基于‘四大蓄水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聚集“创客”人群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院充分调动整合多种资源,从人才、导师、平台、资金4个方面,搭建了四大‘蓄水池’。”宁波大学建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汪丹说。
叶佳雨在校期间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创客训练营。除此之外,学院还通过定期组织创客分享会、创客加油站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创客”人群聚集,带动创新创业文化发展。
鄞州7号梦工厂、宁波慧谷珍珠汇众创空间、杭州西湖创客会……,在省市的各大创客联盟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建工学院学子的身影。学院会主动与各创客联盟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优秀的创意项目,同时去认识知名的创客大咖。
“在一次又一次训练中,感觉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叶佳雨曾夺得宁波大学第一个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类别的金奖,还获得了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银奖、创青春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等诸多奖项,并作为负责人参与多项课题和发表多篇论文。
另一位获奖者胡成宝也很“牛”,他的一项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的推荐。
目前治理滑坡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是在边坡体系中设置抗滑桩和锚杆,但是这项技术尚存在抗腐蚀性差、锚杆抗拔力弱等不足,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因雨水充足,有些抗滑桩只用了十几年就报废了,维护费用极高。一次课堂上,老师无意间提到的这个问题,引起了胡成宝等几名学生的兴趣。
“能不能用碳纤维来替代易生锈的钢筋?”胡成宝陷入思考,因为碳纤维不仅不会生锈,而且抗拉力强,虽然横向支撑强度是普通钢筋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只要加大桩体直径,强度问题将迎刃而解。
“我们一定要研究出一种新型的抗滑桩。”胡成宝等6名学生在心中暗暗较劲。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传统的抗滑桩除钢筋易锈外,还不排水,从而导致边坡土体松软。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将抗滑桩设计成空心管桩,将碎石填充管桩空心部分,形成排水通道,将边坡中渗入的雨水及时排走,减小边坡动水压力,增加土体强度,提高边坡稳定性。
胡成宝的研究成果先后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其中两项研究内容已申请了专利。
大四毕业时,胡成宝创新学分居学院第一,综合成绩排名位列全校第三,以优异的笔试和面试成绩打动复试小组老师,最终被浙江大学预录取为岩土工程专业直博生。
“学霸寝室”不断涌现
创新创业催生的“盆景”渐成“风景”。胡成宝所在的宁波大学南门公寓2号楼的409寝室是当年有名的“学霸寝室”,土木工程专业的4名学生——张柠溪、戚萧晨、胡成宝、艾述刚,大学4年都是国奖省奖拿到手软,包揽年级总排名前三名。张柠溪被保送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戚萧晨申请了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艾述刚被同济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对参加挑战杯竞赛他们都记忆深刻:“那时压力大,人都瘦了5公斤,但那种每天做PPT到凌晨一两点,甚至通宵的经历是难忘的。”
但后来的几年,“学霸寝室”已经不再“吸睛”。除了胡成宝,建工学院后来又陆续涌现出许多学霸寝室,整个寝室都被录取为名校研究生,在宁波大学已难再成新闻。
创新创业得“烧钱”,咋办?吸引企业捐赠,设立创新基金。建工学院2009年设立北仑房产奖学金、2011年设立德威大学生创新基金,2015年设立宁波大学森晟建设创新创业基金,2016年设立科信大学生创新基金,都是由企业捐赠用于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学院进一步推动企业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提供了经济保障和基础性的支持,帮助学院大学生创客项目快速发展与落地。
抱团双创的不断“升级换代”
让每名学生都经历一次完整的创新实践,让每位导师都参与指导一支学生科研团队,让每个班级都产生一项标志性科研成果,建工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变成了“抱团作战”,将零星自发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升为有组织、有计划推进的系统工程。
“抱团”创新创业的成效非常明显。“基于‘四大蓄水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行以来,建工学院积累一定经验,制定了相关政策,也形成了较好的全院育人氛围。在校内创新导师和校外创业导师的带动下,教师和学生科研团队已形成了较好的传帮带模式,并产生了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08篇,申报各类专利82个……
随着“抱团”开展创新创业的不断“升级换代”,经验越来越丰富,机制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正在这里诞生。在建工学院,创新的路上,一个学生都跑不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