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面向新工科启动研究生课程改革
本报讯(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刘晓艳)打破学科“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近日,天津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新建首批21门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为新工科建设助力。首批课程吸引了3319名研究生“尝鲜”。
此次重点推出的21门面向新工科的公共课程分为基础类、计算类、制造类、综合类四大课程模块。其中既有“应用数学基础”“近代物理学进展专题讲座”等基础课程,也有“大数据分析理论与算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面向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的前沿课程。此外,还有“工业标准及标准化基础”“科技论文排版技术”等综合类课程。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告诉记者,首批建设的新工科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前沿引领和学科交叉,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以及教师们科研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方法传授,注重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引导,以期帮助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创新、交叉和融合,是这批课程共同的特点,也体现着新工科的重要特征。”郑刚说。
“近代物理学进展专题讲座”这门课由同一学科不同方向的6名教师共同完成。“现代物理对于原始创新非常重要。”课程负责人柯红卫教授介绍,由于现代物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全面学习较困难,理学院的6名一线中青年教师将共同打造这门浓缩的现代物理学课程,力求为工科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融合”二字,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这门课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这门课程由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精仪等多学院不同学科背景的7位教授联手打造,将教授们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
据悉,面向新工科建设,天津大学还将进一步在课程改革、专业及学科建设方面继续探索,力求根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根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根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