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字牵引 聚芯育心
四川省成都市西芯小学因紧邻西芯大道而得名。2012年应群众强烈要求而开办的这所学校,周边高科技企业云集,毗邻知名院校,决定了从零开始的西芯小学一起步就面临高品质发展的挑战。
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创新战略以及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双创”特质,我们从“芯”的特质挖掘教育内涵,顶层设计了“芯”教育体系:建立学校管理的六大工程——多元文化、育心管理、融通课程、三主课堂、生长德育、发展评价;搭建“让每个生命都有出彩的机会”三大平台——资源整合的融芯平台、心灵对话的育心讲台和生命出彩的创新展台。
融通课程和“三主”课堂
要让创新教育落地生根,课程是最好的土壤。作为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西芯表达,我校自创的“融通课程”,就是用融通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学科课程、校本课程与生活实践的壁垒,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根本,对接学生生活实践,形成课程融通的实践形态。
融通性基础课程,是校本化改造、重构和优化实施的国家基础课程,突出其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教育功能;融通性校本课程,是通过基础课程的拓展延伸以及校本特色资源构建的校本课程,突出活动性、选择性、特色性,包括学校、班级和儿童自主开发三个维度;而融通性特色课程,则主要源于国家基础课程与校本特色课程的优化实施和特色凸显,旨在充分发挥师生个性特长、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同时,我们还探索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通过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方式,倒逼课程教学改革,达成涵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课堂创新实践中,我校自创了“学为主旨,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三主”创新性课堂。“三主”是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基于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牵引、实践体验,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三好”天性;教学内容体现自学点、探究点、拓展点三个重点;目标达到新发现、新疑问、新变化的“三新”效果。
实践“三主”课堂的起步阶段,很多教师内心非常抵触和担忧。我们通过教师例会、部门培训会、专家专题指导等途径,让教师们渐渐转化为自觉行动。尤其是随着外派教师不断参加省级、国家级的高端培训观摩,教师们惊喜地发现:“三主”课堂与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价值,产生了强烈的实践研究动力。2016年,“智慧课堂”落地西芯,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三主”课堂的深度融合,创生了科技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集群发展与课题引领路径
一所新学校,要以十分薄弱的底子硬碰教育创新的时代难题,这在教师眼里有些不可思议:“三主课堂”与学生考试有没有冲突?会不会仅是一句口号?学校定位过高,自己难以企及,等等。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长。我们开始探索基于挑战的教师内生发展模式:自主发展、团队发展、在挑战中发展。
我们创建了三个层面的教师集群发展平台——一是名师工作室与学校互动发展;二是“未来教育家”项目引领发展;三是学区“首席教师”联动发展。同时充分发掘“芯”教育天然的融通特质,把教师群体的融心融行、集群创生、共生共长作为一种文化诉求和行为战略,创设了“育心三部曲”——隔周一次教师例会前的“育心阅读”,让教师们既可静心阅读教改动态又能进行现场交流;也是隔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前的“育心讲台”,大家交流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或生活情趣,以利形成彼此欣赏的团队氛围;“育心发现”则开辟了教师个人与校长之间直接对话的通道,让校长成为教师的朋友,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育心三部曲”创新了教师例会,促进了团队成员“芯”心相融、心灵相通,创新教育的核心价值转换为集体的认知认同。
我校办学时间短,教师队伍年轻化,在岗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一半是刚走上讲台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走方式,我校持续开展小学生“三主”课堂的实践研究,请专家对学校课题进行纵深指导,使理论陈述更清晰准确,行为探索更优化高效。通过学习,这些在以应试升学为主要目标的课堂里长大的教师,开启兑现教学本质、激发教学活力的教学新路,在职业生涯的开端就迎接创新性课堂的挑战和历练。
挑战驱动与激扬评价
年轻的新学校往往没有勇气与成熟学校赛跑。我们自定了“成长见证日”,自己搭建挑战平台——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大型主题研讨活动,总结反思阶段成果。全校师生及家长全情投入,迎接挑战。同时引进国内高端名师、学术专家进行深度指导,有力激发了西芯团队的创业激情与创新动力。
2016年6月,我校承办成都市“未来教育家”项目学员“学校建设理念与实践成果展示”活动。与会专家指出,西芯小学开创了新的模式,很好地诠释了校长引路、教师探索、学生成长、社企支持的非孤岛型成长。
在培育学校教育创新的教师团队时,我们注重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发展性评价,主要看教师参与的全程性、参与的情感投放、参与的效能和质量;二是表现性评价,发掘教师成长过程的生动故事和典型案例进行弘扬;三是多元性评价,激发教师的多元智能,促进教师由传统外驱型发展转化为内生型发展,侧重于发展意识的唤醒、发展潜能的开发、发展智慧的修炼,走向“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的发展愿景。
作为新成长学校,我们在实践探索中获得了三点启示。一是教育创新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内容的增减,而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目的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开发生命潜能,激发成长活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二是作为新成长学校,虽无品牌、文化积淀和教师优势,但是可摆脱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和运行模式的束缚,根据校情和学生个性,以创新铸造学校发展之魂。三是学校教育创新要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并进行校本表达,要在学校创新文化、创新课程、创新课堂、创新德育等主阵地上突破,关键在于创新教师发展模式,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西芯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