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学精神”办小学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次偶然的机会,陶继新先生阅读到了一篇报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武汉现代化学校的“样本”——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据了解,这是作为武汉市党报的《长江日报》首次采用整页联通版的形式对一所小学进行报道。

    究竟是怎样一所学校,6年来先后承办中宣部门、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组织的全国戏曲进校园经验交流现场会?

    究竟是怎样一所学校,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注?

    究竟是怎样一所学校,2017年让全国35家各级媒体将目光聚焦于此?

    究竟是怎样一所学校,一年内4次受到央视关注采访?

    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陶继新先生2018年11月来到了长春街小学,两天的走访历程,他感到,长春街小学遵循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着眼于学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用大学精神办小学教育”的教育主张。杨红校长认为,这里的“大学精神”,有《大学》之道“止于至善”的德行之美,也有小学不小的大格局、大境界。正是在这种“大”的环境里,才有了蕴含卓绝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充盈着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高位均衡,师生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而拥有“要做就做最好”,气质、理念与实干并行的杨红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实现这一系列蝶变与超越,仅用了6年时间!

    为此,陶继新先生与杨红校长通过QQ对话成文,以期让更多的学校“学而时习之”,跃升到卓越教育的行列。

    多元课程,走进大千世界

    【杨红】我们倡导不要让书本成为孩子们的整个世界,而要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书本,为此,我们构建了长春街小学的“多元课程”。于是,课程就不只是体现在书本上,还延伸到了自然与社会。爱动物、爱植物的人是善良的人,是内心丰富的人,我们的学生课下在草丛里捉蜗牛、蚱蜢,观察蚂蚁、麻雀,他们在与这些小动物的接触中,放飞心灵,陶冶情操。

    我们期望的长春街小学不仅仅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场,更是生命旅程中最快乐、最有故事的地方。我校科学学科的徐老师,自己在教学之余拍摄校园的春夏秋冬,雨雪阴晴的美景和发生在校园内的故事,制作成了“最美小学”的美篇对外发布,引起了社会不小反响,学校被外界誉为“江城最美小学”。

    【陶继新】徐老师能拍摄出这么美的照片,不只是因为学校里有“美景”,还因为她的心里也有一道美的风景。恰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学生美在校园,教师亦美在校园的时候,尤其是心里洋溢着美的时候,学校才真有了名副其实之美。外界誉之为“江城最美小学”,“岂虚言哉”?

    【杨红】在多样化“种子课程”的构建中,我们力图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展览馆,走进图书馆,走进红色基地,走进军营,走进社会,走向世界。现在学生们的日记内容丰富多彩了,学生作文有了更生动的故事。我想,学生们的童年时光一定会有很多美好的记忆,一棵树、一个动物、一个人、一个果,都会是学生的生活话题。

    【陶继新】学生的阅读,不应当只是固化的文本,还应当有生活的文本,即自然与社会文本。古人之所以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因为只有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其所读所学,才能扎下根来,长成参天大树。古往今来的所有文学大师,几乎无一不是在读文本与读自然、读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因为所有的写作,都不能离开生活,不然,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重要的是,自然与社会,会让童年更丰富,它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无之则生命不会更好成长,有之才能丰盈与美好。

    【杨红】我校“多彩文化之旅”德育校本课程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形成,以年级为单位,一至六年级各一个主题体验项目:一年级——校园文化之旅;二年级——红色文化之旅;三年级——科技文化之旅;四年级——艺术文化之旅;五年级——博物馆文化之旅;六年级——军旅文化之旅。课程内容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重在学生体验感受。

    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华中科技大学纳米实验室、非遗文化汉秀场、湖北省博物馆等地研学体验。“多彩文化之旅”德育课程让孩子们走进生活,触摸世界,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经历,获得多方面的素养提升,拥有大视野,为成长提供无限可能。

    【陶继新】在自然与社会中,孩子们的感受与只阅读文本是大不一样的。他们不但乐在其中,更学在其中,而这里的学,往往更有生命能量,也更易于被孩子们接受。这恰如文化的要义一样,它是可以在无声中“化”人的。当然,当孩子们生成更好的精神追求的时候,也还会形成一种优质的文化场,从而让文化更有张力与价值。

    小学不小,开设“大师课堂”

    【杨红】小学教育不小,再小也是生命,小更需要尊重呵护,小得用大更是重要的基础。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一个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说明小学教育需要大的目标、大的眼光、大的格局、大的情怀。

    【陶继新】小学之所以“不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生命成长的奠基阶段,奠基不好,即使建成高楼大厦,也有可能顷刻倾倒。也正是因为这样,就要像您说的那样,办小学要有大的目标、大的眼光、大的格局和大的情怀。

    【杨红】我们在小学里开办了大师课堂,每学期都会邀请到各领域文化名人走进长春街小学,让学生们近距离聆听大师深入浅出的文化故事,享受更高层面的文化大餐。我们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给学生讲述她从小如何学习国学的故事,邀请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嘉宾张一清教授讲述汉字的魅力;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徐鲁老师讲述冰心的故事,请市作协主席李修文讲述为什么读经典,还请到英国墙书爸爸讲绘画版世界通史。

    【陶继新】我主张读书“取法乎上”,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请人讲课,也应当取法乎上,因为名家大师之讲,不但在智慧之美,还有其切身的感悟,有些感悟会给世人以生命的启迪,从而让人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妙道。所以,每次听讲,都会让师生成为终生的铭记,且让其在“学而时习之”中更好地发展。

    【杨红】确如陶老师所言,当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老师走进长春街小学,为我们带来主题为“读书与读心”——孩子如何学国学的讲座,于丹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带她第一次去看花开,那是她第一次听到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首词。爸爸为了让她感受“闹”这个字运用的生动,把她扛在肩头,围着红杏树奔跑起来,这样一来,看见了所有的花都熙熙攘攘起来,一个“闹”字了得啊。传统文化的学习就在生活中,全家人一起阅读典籍,一起养花、做饭、月下吟诗、在每个中国传统节日里多一点仪式感,就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听众深受启发。

    【陶继新】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对孩子产生影响,阅读经典亦然。于丹老师所讲,会唤醒一些有文化的家长教育孩子诵读经典的意识,以至会有一些书香家庭诞生。即使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也会由此感悟到孩子从小学习经典的重要性,从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当家校一心,重视经典诵读的时候,孩子们从小就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的滋养,就有了更好成长的可能。

    【杨红】语言文字专家张一清教授来到长春街小学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花开有韵 草木含情 感受汉字之美”的汉字体验活动。

    在授课环节,张教授举了很多例子,他还以长春街小学校名里的“长”为例讲述汉字的演变,他说“长”的繁体字下部分是“人”的变形,这一竖是一个拐杖,合起来指的是老人,而上部分几横则象征老人长长的头发,加起来就是一个须发飘飘拄着拐杖的长寿老人。张教授站在造字者的角度、分析汉字的起源,引领大家理解汉字、趣味识记汉字。

    接着,长春街小学汉字社团的小达人们还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汉字争霸赛。张教授赞扬了学校长期坚持汉字研究学习的做法。我们还请到了曹文轩老师给学生讲阅读与写作,怎样凝视生活,提升观察。

    【陶继新】这样的“大”特别接地气,所以学生并不感到深不可测,而是听得津津有味且懂得了所讲的要义。这就是大家,因为他们不是把一般的道理讲得让大家不明白,而是将很难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会给孩子们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使再难的学问,我们也可以学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在请专家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小学教师尤其是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你们所请的名师大家之讲,由于做到了“因材施教”,所以才有了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杨红】是的,大师课堂,感受大师风采,大师之“大”在于胸怀之广,思想之远;大师之大,在于眼界之高,格局之大。学校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不仅是让学生一睹大师的风采,更是让学生见识到大师所受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见识到大师成长成功的历练,更感受大师做人的德行和风范。

    【陶继新】更多的大师,不仅有其文,更有其德。恰如孔子所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以,你们教师与学生,不但可以听其文之妙,还可以观其德之高。《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是立身之本,也是学习之要。正像上次前去采访时您所说的,你们的小学不小,甚至小学很大,就是关注了“明明德”之大。

    【杨红】《墙书——时间图谱百科全书》的作者、英国墙书爸爸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在长春街小学讲自然通史。做主题演讲时,劳埃德穿上了缝有十几个口袋的魔术袍,这件魔术袍改良自他在剑桥大学毕业时所穿的学士袍,每个口袋里都装有与自然进化相关的日常小物品,连接着自然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段的标志性大事件,劳埃德笑称其为移动的PPT。3个小时的讲座中,学生们化身志愿者,先后从袍子中掏出鸡蛋、石头、木块、碗、铲子、温度计等,这些平凡小物,在劳埃德循循善诱的激发下,发挥了神奇的魔力,和火山爆发、恐龙灭绝、人类钻石取火、地球变暖等自然现象关联呈现,惹得小学生们惊呼连连。   

    学生说:“每本墙书,都有成百上千个知识点和插图,整本书像一个巨大的宝藏,讲述着关于自然和人类的历史、政治、生物、科技等大事件,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让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陶继新】克里斯托弗·劳埃德之讲,完全进入到了“化境”。一是他深谙孩子的认知特点与心理需求,在讲的时候,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紧紧地吸引着孩子,让他们在惊奇不已的同时,由此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有的学生从此爱上自然历史与自然科学,甚至有的以后也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名家大师。二是从克里斯托弗·劳埃德游刃有余之“玩”与讲述中,孩子们悟出了一个道理,所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学会的,这需要大功夫,真功夫,于是,在不经意间明白了厚积薄发的道理。所以,不管干什么,都不能急功近利,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由此我们还感受到,孩子真的不“小”,他们的感知能力,有的时候超出了大人的想象。他们有着巨大的学习潜力,只要给其提供相应的平台,就有可能在孩子身上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奇。

    家书家教,聆听《春天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