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学精神”办小学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红】我们还和武汉电视台《问津国学》栏目合作开办讲座,作为校长我带领教师们给学生主讲《家书家教》三集:诫家族、诫兄弟、诫子女,通过阅读古代名人家书,引导学生从小学会立志成才,学会正直做人,学会诚信善良。

    【陶继新】您在家教方面很有研究,且有长时间的实践,所以,您之所讲,学生不但爱听,而且还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如果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的话,这些美好的品德也要从小养成。当孩子从小立下大志,具备良好品质之后,未来才能更好地成长。

    【杨红】我认为小学教育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材教学模式,更多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上去亲身参与,真实体验。所以我们还有关于年俗文化的讲座,专家引经据典,我和叶菁、彭军、张亚琴老师分别解读除夕等年俗文化,学生角色演绎,家长和学生们都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知识习俗,更感受了人们生活中的人文情怀。

    【陶继新】年俗文化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您和老师的解读与学生的角色演绎及家长的参与,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们年俗文化的美好与丰富,在自觉与不自觉中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立足中国办教育,这就有了中国特色,从而也彰显了你们学校的风采。

    【杨红】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的社会角色,所以学校对家长的引导可以影响到家庭教育,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学生成长的效度。

    【陶继新】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家长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人格与品位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发展走向。你们担起了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重任。当父母明晓了家教之道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主动与学校一道教育好孩子,由此形成的合力,就不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上升为乘法了。孩子们成长之好之快,也就有了必然之势。

    【杨红】我们还开办了线上栏目《春天讲堂》,由校长荐书,每个双休日由教师为家长朗读,通过微信面向社会推送。这是我校创新家校育人模式与建设书香校园背景下创办的全国首档家校育人有声栏目,2017年开播至今近116期,累计收听率达15万人次,《长江日报》、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作报道。2018年9月,《春天讲堂》升级为江岸区长春学区《春天讲堂》,形成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区家长共同分享,共同学习,共同受益。我们真诚地希望阅读像春天里苏醒的种子,在每一个家长心中扎根生长,让书香永驻我们的家。 

    【陶继新】《春天讲堂》是一个创新,深受家长喜欢,也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你们为什么具有如此的创新品质呢?我想,这与你们真正地心系孩子与家长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这种“心”,才有了更多的“思”与行。而且,你们还由此推展到整个学区,非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是不可能如此而为的。

    “孩子剧团”,厚植大爱情怀

    【杨红】我们一直努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新人。我们深入传承并创新发展了“孩子剧团”这个红色教育品牌,多方收集整理资料、手稿、图书、照片,采访了十多位健在的孩子剧团老团员,建成了全国在小学内首个也是仅有的一个孩子剧团陈列馆,修复孩子剧团雕像,建起了孩子剧团广场、孩子剧团剧场,每个班级都有孩子剧团小小讲解员,目前已成为武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向社会开放,参观人数已达2万余人次。

    【陶继新】重塑“孩子剧团”这一红色教育品牌,需要的不只是财力,还有人力与精力,可是,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有了巨大的教育意义而都不足道哉了。因为这种仅有的孩子剧团陈列馆,不只成了你们学校孩子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也向社会开放,让爱国主义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于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再只是停留在言说层面,而是变得落地有声,且春风化雨般地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杨红】结合学校“孩子剧团”德育品牌活动,我校的研学旅行的主题为:重走孩子剧团走过的路。今年恰逢“孩子剧团”来汉80周年,在武汉市宣传部门、武汉市教育部门、江岸区的支持下,长春街小学76名师生利用暑假重返延安开启为期4天的“新孩子剧团”红色寻根之旅。通过这一次“新孩子剧团”红色寻根之旅,长春街小学与文安驿小学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艺术交流,更好地发挥“新孩子剧团”的红色教育影响,两校还达成了为期3年的校际合作计划:文安驿小学将开设德育课堂,邀请长春街小学学生来学习、生活,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长春街小学将利用网络实现两校教研同步,并定期派艺术指导老师来支教,为文安驿小学打造“孩子剧团”歌咏队、器乐队、戏剧队、美术队和足球队。作为随团讲解员的杨凯清在作文中写道:“6月30日上午,在延川县文安驿小学不足50平方米的操场里,我们和当地的孩子共同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虽然下着雨,但大家的脸上满是欣喜与自豪。文安驿小学的师生对我们带去的‘孩子剧团’历史珍贵照片很感兴趣,我给大家讲述了80年前‘孩子剧团’在艰难险阻中、在枪林弹雨中投身抗日,唤醒民众的英雄事迹,从大家专注的眼神里,我再次感受到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

    【陶继新】红色之旅赋予“孩子剧团”以新的意义,80年前的英雄故事不但被观览与传诵,更有了精神与行动的延续。而这种延续,因为有了当下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变得特别生动有趣。爱国主义教育,就在如此别开生面的场景中实现了。

    习惯培育,以小善养大德

    【杨红】学校编撰《教师素养手册》《家长素养手册》《学生素养手册》,让好习惯养成的标准更为清晰具体,指导方法更细致,更有效。我们开展了“21天好习惯养成”系列主题活动,着眼细处,以小项目为切入点进行习惯培养训练,通过21天的“一项目一标准,一项目一徽章,一项目一评比”的专项训练,让学生的行为习惯有质的飞跃。先后进行了“小餐桌 养大方”就餐礼仪评比,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少先队员礼仪评比……如:“把垃圾带回家”行动,走进长春街小学各班级,你会惊诧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配备的垃圾袋。自2015年起,学校发起创建“无垃圾桶”班级活动,放学后,学生们背上书包的同时,把垃圾袋随手带回家成为大家养成的一个“老规矩”,“做减法”创建“无垃圾桶”班级就是倡导节能环保、减少垃圾源头,从这样的小事抓好学生的德行。

    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学校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做加法”。如“人人都有小岗位”的实践体验活动,让每个孩子在班级中都有自己负责的小岗位,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班级图书有人管了,黑板有人清了,电器设备有人开关了,植物角有人定期浇水了,书包柜有人负责清理了……班级小岗位的体验,让孩子们树立起自信,锻炼了能力更培养了责任感,它教会了孩子们为他人付出也是一种美好的品质。经过这一两年,学生整体的行为习惯越来越文明了,班级文化也从统一模式逐渐开始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了。叶菁老师“以文养心”用书香文化浸润班级;郑韵老师“家校合作”引入家长资源助力学生成长;张雅琴老师每周一封给家长的信,让家校沟通充满温度和实效;黄琼老师的自主班级管理模式,让班级管理更有序,让学生成长更丰盈;陶娟老师的鼓励教育,让学生发现自身无限可能,帮助学生找到自我生长点;杨敏老师着眼核心素养,积极创设课程打造“未来科学家之班”……小处着手,细微导行,提升道德修养。

    【陶继新】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在群体中可以更好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见贤思齐”不只是成人修养人格的追求,还是孩子的天性,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自然。一个人能否取得更大的成绩,与智商有关,更与情商有关,而习惯则是情商的关键元素。所以,习惯养成不只是当下之举,其意义还会在其未来的生命中彰显出亮色。

    【杨红】我们不仅为学生阮景辉举办个人画展、为学生冉瑜和丁子皓举办个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为学生王兆嘉开办学生讲堂,我们还为教师开展了文化养生课程,学校成立有教师舞蹈队、教师古琴社团、教师读书沙龙、教师书法社团以及教师太极、羽毛球等社团,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以文化养身心。

    【陶继新】阮景辉等一大批同学因为学校提供的平台而充满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这种情感还会辐射到其他方面,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具情趣与意义。这不只为他们的童年抹上了绚丽的亮色,也有可能照亮其未来的生命前程。而丰富多彩的教师文化生活,除了养其身心之外,还让他们感到学校是有归属感的文化之地。工作固然紧张,可温馨时时都在。于是,幸福也就如影随形,甚至还有可能将这种美妙的感觉带到家里,让整个家庭也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