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制胜 特色育人
东营职业学院坚持“学生中心、质量核心、特色品牌、开放融合、文化制胜”的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路径,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实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程,从校园文化、政治思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职业规划、岗位实习、保障实施等方面,探索并实施了工匠精神培育的体系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精神,教育广大师生把热爱劳动、崇尚技能、富有创新创造精神作为职业理想,特色“创”文化引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文化制胜、特色育人成效明显。近年来,先后涌现了夏乔乔、闫升和等8名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的优秀就业者,“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董传盟、李肖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马明涛,山东省劳动模范、伦敦残奥会亚军袁义志等一大批新时代“工匠”人才。2018年3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学校”,2018年7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评选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校园文化导航引领,浓厚工匠精神培育氛围
工匠精神蕴含着严谨、耐心、踏实、专注、敬业、创新、拼搏等可贵品质。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的思路就是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把工匠精神系统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工匠精神的培育关键在文化。
1.学校精神充分体现工匠精神内涵。东营职业学院强化精神文化的先进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精湛技艺、创新本领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凝练形成了“教育让每一个人拥有自信”的教育理念,“事业至上,工作为先;保障权益,民主正义;笃学尚德,崇扬真善;爱敬履信,协谐同进”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道贵德,敬业立人”的校训,“学以致用”的校风,“知行合一”的教风,“修身修能”的学风,“德厚、识博、技精熟”的教师发展目标和“德厚技高、乐业好用”的学生培养目标。以工匠精神提升学校精神,起到了凝心聚力、引领方向的作用。
2.“创”文化引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校致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职教特点的“创”文化品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艰苦创业的石油精神,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和质量强国的战略,丰富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创”文化内涵,建设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挖掘“创”文化内涵,实施“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优、创效”特色“创”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创”文化理论研究,构建制度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和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评选为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3.产教融合文化浸润“工匠”文化滋长。实施“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工程,引领学生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政行企校共建教育基地,共同开展齐鲁晚报公益大讲堂、未来企业家夏令营、人文素养品牌活动和主题社团教育活动,共同建成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青春 东职”专题教育网站,构建起产教融合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教育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生活素养、文明素养、审美素养、职业素养,使工匠精神培育逐步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行动自觉。
思政教育滋养渗透,助力工匠人才茁壮成长
东营职业学院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红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以“工匠进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起大思政工作格局。
1.着眼工匠精神培育,探索实践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思政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把形势与政策、民主与法治、职业素养与行为养成、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教育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和途径,通过辩论赛、征文与演讲、法律大讲堂、案例分析、观摩体验、实践感悟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学校官微设立网上思政等方式,加强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切实推动工匠精神培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传承中华文化与红色基因,厚植学生思想根基。传承中华文化,以“道德讲堂”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网络春晚、清明笔会、端午征文、中秋联欢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建党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国庆节、长征胜利纪念日、“一二·九”学生运动等,开展系列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共话中国梦”主题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的农村党支部——刘集支部旧址、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胜利油田科技馆、东营市博物馆等建立1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参观瞻仰学习,牢记革命前辈丰功伟绩,树立学生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之志。
3.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用榜样感染教育师生。建立“工匠”进校园活动机制,以职业教育活动周、毕业季、开学季等为主要活动节点,以“工匠大讲堂”“出彩东职人”等为教育活动载体,邀请劳动模范、技能大师、首席技师、杰出校友等进行讲座、座谈、指导活动,收看“大国工匠”宣传视频,举办工匠精神征文与演讲比赛,学习工匠感人事迹,感悟工匠成长历程,感染教育广大师生,凝聚共识,树立担当意识,校园内“学习工匠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国工匠’”活动蔚然成风。
专业课程深耕培育,着眼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与协调的能力,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培育嵌入专业课教学中。
1.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依托“产教研创”平台,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合作,将先进技术、最新工艺流程融入专业教学,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以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主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以可互选、可共享、模块化、开放式为目标,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支撑平台,以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为重点,以拓展能力课程为补充和提高,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技术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撑平台+岗位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更注重培养学生敏锐创意、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2.岗位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所服务核心岗位和发展岗位的要求与趋势,着眼岗位的区域特征和差异化要求,将企业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加强岗位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深化“厚德强技、实境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掌握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发能力,培育职业精神。在岗位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中,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互动、共生共赢,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3.学习领域课程融入国际标准,培育国际视野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我国产业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和各专业特点,把行业企业国际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创新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工学交替为特色,通过情景体验、工作与学习感悟,促进学生构建探索、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匠心人才。
实践教学反复体验,感悟工匠精神深邃内涵
实践教学是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环节。
1.实验实训课教学体验,初步感受规范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品质。学生是否具有工匠精神,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在一定的实践教学环境下培育而成的。在实验实训课教学中,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拟定学习任务、突出学生中心,创设工作环境、体验形象感知,强调手脑并用、探索知识奥秘,增强实践能力、完成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实训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职业素养,充分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
2.专业社团活动课体现,感受团结协作、专业与敬业的工匠品格。将各类专业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纳入“第二课堂”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实施学生社团“五个一”建设工程,即配备一名社团指导教师、挂靠一个校内单位、制定一套完整的社团规章制度、配置一个社团活动场地、合作一个行企单位;建立活动机制,每周四下午为社团活动日、每年5月为社团活动月;建立社团运行机制,实行社团活动项目责任制、活动经费奖惩制、活动方案竞标制、活动成效考核制,开展“研究型、学习型、服务型、实践型”四位一体学生社团建设,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以及团结协作、耐心专注、专业与敬业的工匠品格。
3.技能训练营磨炼,感悟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工匠品德。专业技能训练营是专业社团的升级版,是经过竞赛选拔组建的技能训练的“特种兵”。专业技能训练营由校企共同选派专兼职教师组成指导小组,精心设计训练计划、高标准严要求,并在训练场地、训练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技术要领和技能操作一丝不苟、精雕细琢,潜心锤炼过硬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开展“企业实践、志愿活动、技能竞赛、科技攻关、社会服务”5项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战训练,学生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如化工技能训练营,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4项、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两项,8名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技能训练营成为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摇篮。
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孕育学生工匠精神快速养成
学校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引导,并成为工匠精神养成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科学择业、就业创业、乐业守业指明方向,撑起一片蓝天。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在大学一年级即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为学生指定校内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和校外就业指导导师,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理论,学以致用指导职业规划实践。教师在对一个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职业倾向,逐步完成职业定位,确定其更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2.就业指导教育,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树立学生理性就业、诚信就业。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共享性就业指导与培训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应聘企业岗位流程与用人标准,真实、客观地设计填报就业推荐书,提高面试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每年集中开展包括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咨询接待日、就业创业导师系列指导讲座、就业信息进教室进宿舍、就业创业咨询答疑与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学生与企业就业岗位双选等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理性就业、科学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系列就业指导与教育活动中,建立起学生诚信档案,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