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困助学 初心不改
每年八、九月份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就会接连不断地送到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正当我无助时,收到了学校3000元资助金,感谢杨老师圆了我的上学梦。”“我是鄯善县第一中学高一学生,我一定好好学习,用好爱心捐助,让杨老师放心。”……
感谢信中提到的杨老师,就是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的院长杨波。多年来,杨波不改初心,坚持教育扶贫、公益办学,帮助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家在新疆鄯善县的卡迪亚(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卡迪亚全家以放羊和棉花种植为生。父亲去世、母亲病重,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每天天还没亮,卡迪亚就要起床,安排妥家里的大小事情,还要赶两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
“杨叔叔,你真的要资助我上学?”同杨波聊天时,卡迪亚不断地在确认。“孩子,你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和社会都很关注你们,学费的事情杨叔叔帮你想办法。”卡迪亚听完杨波的一番话,飞一般地跑向山坡,仿佛要铆足劲为自己的未来拼一把。
早在1995年,杨波就立下了“十万工程”志愿:在有生之年培养和资助老少边穷地区1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一诺千金,多年来,杨波横跨全国17个省份、700多个县、1300多个村庄和街道,公益助学金逐年增加,从2012年到2018年5月,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数千人,总金额500多万元。
扶持资助少数民族学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环。2015年,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在西藏、新疆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录取了40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组成“播种班”,其中西藏学生36人、新疆学生4人。
“播种班”是专门为少数民族特设的班级,学院为他们免除3年学费,还给每个学生每月150元生活补贴。新生开学,还能领到免费生活用品和被褥。这种教育扶贫方式,让贫困家庭不再为孩子学费而发愁,生活也有了奔头。
通过3年的专业课学习和在北京的实操性实践,受资助学生毕业之后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散落在全国各个角落。新疆、西藏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成之后回归当地、扎根当地,把青春朝气、学问见识奉献在自己的家乡,有的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有的成为小有名气的设计师,有的成为当地的公务员,还有的为了自己的梦想行走在创业路上。
除此之外,学院在新疆鄯善县一中也开设了一个“播种班”,通过大量的学生家庭走访工作,建档立卡,最终公开透明录取了50名学生。从2015年到2018年,学院为该“播种班”50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了3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共计90万元。
如今,鄯善县第一届“播种班”大多数学生都以高分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学,阿丽耶·图尔荪就是其中的一个。“杨叔叔,我现在是一名学警,在新疆警察学院上学,这些年您帮助了我很多,非常感谢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阿丽耶·图尔荪就通过微信跟杨波汇报她的近况,“我大学第一年的学费是您资助的。”在杨波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跟孩子们的谈话记录。
济困助学,个中甘苦自知。但杨波依然坚守:“虽然学校办学经费并不富裕,甚至有所欠缺,但只要还有一点力量,就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让贫困子弟感受到温暖。很多事情可以等,但是公益办学不能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