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笃行竞千帆 立德树人铸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60年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本着“主动作为、有为有位”的思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锐意提升专业实力和办学水平,持续深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有效扩大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近5年,学校培养毕业生11019人,学生就业对口率为73.24%,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4.2%。其中面向马鞍山市及所辖县区输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400余人,面向地方现代服务业、软件与互联网产业、食品加工企业等输送了3200余人,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学校同时还建立起了“聚焦基层一线、面向农村生产”的以“岗前培训、职后培训、考证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培训体系;实施培训项目61个,服务单位307家,培训基层一线人员6500人次,面向农村的技术培训工作和面向青年的创业培训成为学校社会服务的亮点。

    【教师教育篇】

    紧抓质量 培养“好用”人才

    学校按照“服务地方、集群延伸、一体两翼、错位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分别构建“精品培养、知行并重”教师教育专业群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教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从培养面向小学、幼儿园全部课程师资到培养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服务转型,初步形成对应行业链的专业集群发展态势。

    “通过一年级的见习、二年级的实习、三年级的顶岗实习,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该校语文教育专业的贺夏寒同学经过3年学习后深有感触,她谈及的“一见二实三顶岗”是学校针对教师教育专业而实行的梯度式实践教学体系,3个阶段分别是在一年级进入小学幼儿园进行每周半天的见习,并辅之以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加深专业理解,促进学习规划,提高教师职业理想;二年级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并通过实习前的校内模拟教学和微格教学,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三年级全面进入教育教学“实战”之中,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促进学生全面锻炼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是该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看家”本领。教师教育类专业注重“精品培养,一专多能”,学校开展校地合作(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校校合作(与初等教育学校合作)、校园合作(与幼儿园合作),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校共建”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共同体,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实习实训项目,共同落实和指导学生的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工作。完善教师职业基本功培训体系,着力抓好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学生“一专多能”发展。修订并实施了《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八证书”制度实施方案》,将原来的教师职业基本功考核考证制度“5+3”模式(5项必修+3项选修)改为8项必修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高职教育篇】

    有的放矢 做足特色文章

    2016届毕业生聂宜成创办的马鞍山疆阔航拍服务有限公司,从事无人机行业发展项目,主要服务于消防系统、勘探系统以及航拍高清正摄图等,月纳税额两万余元,目前已服务30多家企事业单位。谈及自己的“创业经”,聂宜成表示,职场的“小成就”与从一进校就接受的专业认同、职业规划教育息息相关。学校高职教育专业明确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类课时需达到总教学时间的50%左右,并通过“三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加以落实。第一层次是通过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学做合一”,同时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尽量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是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在企业实境中进行教学和实训,让学生在不同生产岗位上进行轮训,实现“工学合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第三层次是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辅之以学校的毕业、就业(创业)一体化指导制度,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合一。

    学校先后与马鞍山市及周边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软件与互联网学院、食品学院、旅游学院,联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区各小学、幼儿园,成立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学院、委员会均实行理事会制,在理事会领导下,政、行、企、校共同参与人才需求形势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价,形成了多方参与、协同建设、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工作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如何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满足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马鞍山师专高职教育类专业强化“产教深入融合、专业服务产业”,推进校企良性互动,实施人才培养上的“两个结合”,即“引企入校”与“引智入校”相结合,“课堂进企”与“就业进企”相结合。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双主体”培养,由校企联合建设办学实体,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教学要素的“五合一”,即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社会服务篇】

    接好“地气” 助推社会发展

    2016年3月,马鞍山师专通过与马鞍山黄池集团签署校企联合培育协议,建立双元育人的培养机制,为黄池集团147位职工进行授课培训,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和考核标准,实现学生与学徒、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的“多重培养”模式。使学生同时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实现了学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

    对接地方发展,抓好特色人才输出工作。近3年来,为适应马鞍山市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等服务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动漫产业、服装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学前教育等产业事业的需要,学校在加大对相关专业的投入、适当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的同时,加强专业规划,以服务区域内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事业和旅游、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等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和食品业为宗旨,以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专业总量,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特别对现有46个专业进行优化组合,重点建设教师教育、计算机和软件、管理3个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有力基础较好的专业群,重点培育食品、艺术设计、语言和传播3个契合区域产业发展要求能体现学校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群。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升级、园区转型、创新引领,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定期开展与地方行业企业信息交流活动,拓展校企合作的平台,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217个,涉及计算机操作、市场营销、食品检验等实践教学工位2242个,生均工位数0.31个;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0.05天。围绕新落地项目、新入驻企业、新兴起产业等,主动跟进、因需而为,通过新设新专业或新专业方向,启动“即时服务”模式,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解决企业用工和人才储备问题。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马鞍山师专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继续发扬“抢抓机遇、实干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勇挑重担、争先进位、追求卓越、再立新功,锁定加快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着眼于“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多样化社会服务,争取早日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第三产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单守金 王靖霆 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