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中彰显“硬功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逐步实现社会化服务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主题。

    多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心系国家富强,勇担社会责任,紧抓专业优势,集聚人才胜势,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同向同行,通过搭建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平台,结合区域发展转化科研成果,将学校智力资源与社会服务功能有效结合,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了学校的腾飞和发展。

    谈及学校的担当与职责,学院党委书记祝木伟满是自豪与自信:“学校立足实际,找准服务面向,按照依托专业、融合行业、转化成果、反哺社会的服务路径,积极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是学校与鼓楼区政府部门共同打造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自2013年12月开园以来,已有143家企业入驻,2017年园区实现服务收入约6亿元,带动就业3000人,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园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别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两项国家级别荣誉、“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省市级荣誉20余项。

    2016年11月,依托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学校实现了科研专利技术转移的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徐州市5区5县签约共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逐步实现对徐州地区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的全覆盖,并通过分中心征集企业需求800余项,有效促进市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底,学校申报专利313项,授权专利201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转让专利39项,解决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238项,达成合作项目46项,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实现较大突破。

    为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力和能力,学校建成了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6个市级研发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所、知名院校、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由此,依托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研发平台,学校形成了小试—中试—转让转化的创新产业链。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登宏说:“作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高水平建设目标,一手抓人才培养、一手抓服务贡献,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内涵建设。”

    2017年10月学校又与新沂市政府部门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书》,建立新沂学院,聚焦服务新沂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聚焦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对人才的新需要,为新沂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2018年完成招生两个专业3个班级并顺利开班。

    同时,学校还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当地企业华信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与恒盛化肥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企业员工职业能力培训,各项校企合作项目如火如荼开展。

    此外,学校成立由“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实施“共建、共商、共管、共享”的理事会运行机制,共享人力资源、共建“博士工作站”和“企业工作站”,让合作共赢的成果惠及县域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于2018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与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协同,搭建“e+众创空间”,打造了“一院三园多平台”的实践支持体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选拔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支持帮助学生创新创业,在带动地方就业的同时,帮助地方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学校通过多平台、多举措,盘活政行企校各类资源,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鲍桂楠介绍说。截至2018年8月,借助学校平台,本校大学生创立企业77家,带动500多名大学生就业,创造产值近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