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是干出来的”
2016年12月9日,对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教育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当天,经国家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组认定,播州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验收。
随后,按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的思路,播州区聚焦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迈上了新台阶。
如今,即将迎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复查监测的大考,播州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2015年—2017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三个增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98.23%,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8.29%,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巩固率105.82%,初中三年巩固率99.29%……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播州区花茂村时曾鼓励老百姓‘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我们认为,好教育也是干出来的。”播州区副区长张宗萍说。
补短板:啃下城挤乡弱这块“硬骨头”
“学校依山而建,预计年底竣工,到时将建成40间标准化教室,可容纳1800名学生。”站在还未完工的教学楼二楼,播州区第六小学校长许洁告诉记者。
许洁手指的方向,是连片的居民区。播州区六小成立前,周围11个社区的学生只能去离家较远的学校就读,老百姓对在家门口上学的呼声很高。
为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今年,播州城区的3所高中整体搬迁到位于郊区的新校,城内腾出校区用于新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同期,播州新建两所小学。这项总投入13.9亿元的工程,新增学位1万余个,可以彻底消灭66人以上大班额,使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班额严控在55人以内。
位于深度贫困村的野彪小学,近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操场上开了口子的水泥地铺上了塑胶跑道,蓝白色的新校舍修缮一新,露天的食堂建了顶棚,学校有了班班通、医务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体育器材越来越丰富。
2016年以来,播州投入7.2亿元,完成“全面改薄”工程项目205个,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和活动场地51.2万平方米,投入7500万元,完成全区学校旱厕改造和村级学校提档升级工程。
所有变化野彪小学校长吴建良都看在眼里,而他体会最深的还是学生的转变。孩子们会说普通话了,有了4套捐赠的校服,不再一套衣服穿一个月,学习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改变,“孩子们有了精气神儿”。
这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另一所学校——龙坪小学。龙坪小学十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校给每个孩子建档,档案中详细记录着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走访记录。在龙坪小学暖色调的留守儿童之家里,“留守儿童”字样被“幸福少年”取代,透露出学校对这群特殊孩子的关爱。
在播州,像这样的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有315所,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十个一”活动,建立留守儿童管理系统,基本做到了关爱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强队伍:实现有人教、乐于教、教得好
2016年,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干溪福合希望小学迎来了建校82年以来的第一位专职体育教师。
从贵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李苏杰考取特岗教师,来到这个省级贫困村,成为一名乡村体育教师,负责给全校200名学生上体育、足球等课程。
半小时车程外的麦博希望小学,11名教师全部为90后特岗教师,平均年龄26岁,年纪最小的仅21岁。新教师来后改变了学校原来仅有代课教师、缺少公办教师的状况。
两所学校的变化是播州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缩影。为改变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问题,播州及时扩充教师队伍,近3年通过免费师范生招录、特岗教师招聘等形式补充的新鲜力量达1683人。
向薄弱学校倾斜、向缺少编制的学校倾斜,是播州教师队伍扩容的整体思路。新教师中超过三分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其中音体美教师占36%。
为让新教师快速成长,提升现有队伍的业务、管理能力,2017年,播州专门成立继续教育学校。
“教师培训一直在做,但没有成体系,缺少实践教学。”播州区继续教育学校校长黄刚介绍,学校成立后,开始分学科、分学段、分岗位系统地进行培训,通过广泛调研教师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培训。
到深度贫困村任教的教师,每月除了能够拿到200—280元的乡镇补贴外,还可额外领取200—300元的生活补助。乡镇补贴、边远补贴、教师周转房建设、职称评定和各类培训向偏远学校倾斜,真正让教师在农村扎下根、教得好。
今年9月,播州区委决定,每年拿出6000余万元,在现有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提高25%,用于发放校长津贴、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等,它以目标考核的方式,积极探索公办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破除教师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难题。
提质量:绷紧办学质量这根弦
在补齐短板的同时,播州还把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摆在关键位置。
野彪小学与播州区第一小学是结对校,记者来到野彪小学时,播州一小的两位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通过结对帮扶,野彪小学的管理更健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改远近闻名的弱校形象。
播州以城区学校为龙头,以名校+弱校、名校办分校的形式,探索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按优质学校帮带多所薄弱学校的模式,播州组建了8个教研联盟,联盟内研训同步、资源共享,带动提升集团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曾有其他学校的教师向播州一小校长江艳询问校服的牌子,这把江艳问住了。“我不知道,这些都是由学生家长拍板决定的。”
让学校领导层安心“放手”的底气,源于播州一小积极探索的家校共育模式。学校成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参与家长共400余人。在这个模式下,家长可商讨、决定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如午餐标准、送餐模式,校服的品牌、价格、样式。
“学校找到了一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渠道,已经七八年没有产生过家校矛盾。”江艳说。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拧成了一股绳。学校适时地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和特长,为学生讲为什么路边的小摊不能吃、春季传染病如何防治,以及上插花、皮影戏等实践课,丰富了学校课程,还开阔了学生视野。
“我们的思考是在长期困扰播州义务教育发展的症结上取得突破,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给播州百姓交出满意的答卷。”张宗萍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