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工业城市的蝶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应时而动,应势而为。

    截至2018年,株洲职业院校已形成对接株洲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陶瓷和服饰等十大重点产业的特色专业群,实现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的全覆盖。

    筑巢引凤“不惜一切代价”

    不到半年时间,有3位院士在株洲开设了两个院士工作站——2017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签约,在学校成立工作站;今年4月,中国工程院刘友梅、丁荣军两位院士又领衔组建了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士工作站。

    在高职院校建院士工作站,全国并不多见,更是在湖南省开了风气之先。

    资源、资源、资源!

    近年来,随着投入不断加大,在整体实现硬件升级后,株洲职教对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渴求愈发强烈。

    决定围绕汽车产业办学后,为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人才资源,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全校动员,提出“以用心、诚心、恒心推进校企合作”。

    “那时候天冷哦,为了见到企业负责人,我们在北京冬天的寒风中等候三四个小时,甚至多次上门后还坐冷板凳,但为了引进企业的教学资源,再难我们也得往前走。”该校车辆工程学院院长李治国说。

    凭借这样的诚心,学校请来中国汽车维修领域、汽车营销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顶级专家来校任职,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教指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分委会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尹万建也来校担任汽车专业群带头人。

    “有些事,不是凭钱就能干成的!”邓志革说。

    株洲下属醴陵市,有着“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的美誉。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绵延千年、生生不息,既是县域经济特色产业,更是当地百姓的“金饭碗”。

    这里,一所学校赫赫有名——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仅仅8年前,这所学校还是一所办学举步维艰、招生困难、负债累累、社会评价极差的学校。8年后,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达4200人,设备总值达430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首批卓越中职学校。

    变化从何而来?校长徐峰指出关键词——“资源”。

    “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引进教育资源!”近几年,学校聘请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华汉、黄小玲,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醴陵瓷艺堂艺术总监黄永平,湖南省烟花工艺大师、环球烟花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骅等一大批企业能工巧匠,他们既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将他们请进校门,极大地充实了学校师资力量。

    同时,学校积极引企入校。在学校实训大楼,融“产学研”于一体的红玉红瓷陶瓷研究中心、御品坊瓷业有限公司等一字排开,它们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也是学生双创的“试验田”。

    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了育人质量。该校学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部分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抢订一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本地就业率达91%。

    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芳介绍,“十三五”以来,株洲落实职业教育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零距离培养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迄今已重点建设10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0个职业院校教师流动工作站、8个基本覆盖产业全链条的特色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