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本书 恋上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直笃信,一本好书,必然是自带光芒的。

    一次深入的阅读,必然是一次彼此的照亮。

    阅读李志欣校长的新著《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是这样的一种体验。或许,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让人迷恋的话题,永远都不会有固定答案,不会有重复的故事,但其中必是有迹可循,在重重叠叠的风景深处,总会有那么一束或者两束的光,照亮你我。

    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从一所农村薄弱学校步入首都名校,从在全国率先掀起“零作业”改革的浪潮到“全学习”理念的不断升级与实践,李志欣以自己的执着与智慧、勇气与锐气,不断向着更理想更美好的远方一次次出发,也完成了一次次成长的蜕变——从优秀到卓越的抵达。一路上,他书写着不一样的教育传奇,也走出了一片独具魅力的教育风景。

    本书正是李志欣校长对自身成长的一次梳理与回望。在书中,作者基于丰厚的教育智慧积淀与独到的洞见,围绕教师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八个常见问题“如何缩短新手期”“如何快速提高教学能力”“如何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如何与学生家长合作”“如何突破成长瓶颈”“如何提高教科研能力”“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如何走上名师之路”,给青年教师提出了40条实用建议。其中,既有翔实的做法,更有深入事物本质的“心法”,对于每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堪称“指导手册”。

    在第一章《如何缩短新手期》中,作者向读者端出了一盘如何进行“课例研究”的“独家菜谱”,包括课堂实录研究、微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主题研究、行动反思。细心的读者会从中发现,在研究课堂实录和案例的过程中,作者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隐于背后的逻辑与理念,而不只是表象与做法。

    如何做主题研究,作者认为:“如对学习目标的研究,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我搜集了各种资料,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不仅对这三个历史时期的目标要求有了清晰的辨别与理解,还生成了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作者更善于用链接的思想方法,既探幽洞微,深入现象内部,又纵横互联,观其内在联系,在经历一个阶段反反复复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后,方举一反三、化为己用,而不是简单复制、盲目跟随。

    关于缩短新手期,作者还特别指出反思的重要性:“不少老师认为,上完课后课程教学就已经结束了。其实不然,教师的专业水平分界线,往往就在这个‘行动反思’上,就在这最后一公里上。”特别有说服力的是,正是一直坚持撰写课后反思,近十年来,作者坚持每周写一篇随笔,并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那么,勤于反思并付诸笔端的价值在哪里?力量有多大?李志欣认为,正是这些成了助推自我成长、改进教育教学策略的有力工具。也正因此,让他学会了用自己的声音对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我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发现适合自己行动的最佳方案。”可见,善于学习、勤于反思、精于洞察、乐于研究、敏于行动,正是优秀教师自我修炼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位有思想的行者,作者不仅讲述故事和案例,更提出充满哲思的锦言妙语。李志欣提出,教师要学会“按自己的节奏走”,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解放自己的职业兴趣,二是关注学生,并可相互协调、步调一致。他还认为,一名好教师应该同时具备“五面镜子”的功能:望远镜——看将来,看发展;放大镜——放大学生优点和闪光点;显微镜——善于发现问题与不足;多棱镜——从不同侧面对人对事进行分析;平面镜——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类似的独到见解,在书中俯拾皆是,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

    生命如同一根火柴,只有磨砺才会跳跃出灿烂的火花。自我修炼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一蹴而就,而是必然要经历自我重建的艰难、不断蜕变的痛苦,方能换来破茧成蝶、涅槃重生的喜悦。本书所呈现给读者的40条建议,背后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筚路蓝缕、上下求索的心血与智慧,不只是对渴望成长的青年教师,对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也同样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人的成长就是一场场相遇。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所遇到的人、事、物,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全部秘密。生命所有的密码,都隐含于这些相遇之中。某种相遇,注定会带来诸多的可能。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作者则告诉我们:成长,就是去寻找自己的可能。而笔者想说的是,在寻觅中遇见,当有一束光照进心灵的瞬间,即使在别人的地图中,你也会找到自己的可能以及方向。打开一本书,也许会恋上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