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大数据带给未来教育新启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PISA测试不仅能评判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的优劣得失,而且其产生的大数据有利于打破人们对教育的传统认知,给未来教育带来新启示。”在今天举行的《超越PISA》新书发布会上,该书顾问、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说。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实施,其创始人为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他携带中文版著作《超越PISA:如何建构21世纪学校体系》来到上海,为读者分析当今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告诉大家,钱少一样能办好教育、学习时间未必越多越好、教师不一定要最聪明的毕业生来当,特别关注上海教育经验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启发。

    教育成功不在于花多少钱

    施莱歇尔提出,PISA测试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学校体系与他国相比表现如何,同时也暴露了许多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是,“穷人的孩子永远学不好,贫困是命中注定的”。他用翔实的数据揭示,不论对于家庭还是国家来说,“钱多”与“好的教育”之间不能直接画等号。

    “社会背景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中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弱势家庭的孩子来说,糟糕的结果并非不可避免。”施莱歇尔说。

    如PISA测试2012年数据结果显示,中国上海10%处境最不利的15岁孩子数学成绩比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10%处境最优势的孩子还要好。2015年数据结果表明,爱沙尼亚和越南10%处境最不利的学生表现达到OECD国家平均水平。

    PISA测试结果还表明,当对学生的人均投入不足5万美元时,人均教育支出与学习结果质量密切相关,而对于高于这个水平的国家来说,学生人均支出与学生平均成绩则没有直接关系。

    施莱歇尔认为,在教育领域实现更大的公平不仅是社会公正的需要,更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并确保所有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方式。

    “教育的成功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取决于怎样花钱。”施莱歇尔说。

    学习时间与教育效果未必正相关

    如果某个国家想用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是不是可行?施莱歇尔提出,“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教育效果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

    PISA测试结果显示,在每个国家内部作比较,学生用在某学科上的学习时间越多,往往该学科成绩越好。这符合人们一般经验上的认知。不过,国家之间的结果却相反,教学或学习时间越多的国家,PISA成绩往往越糟糕。

    施莱歇尔分析,在教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效果越好;但随着各国教学质量的提高,不用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可以事半功倍。

    还有观点认为,“一些国家教育表现卓越,是源于他们的文化”。施莱歇尔也对此持否定态度。他提出,从2006年到2015年,哥伦比亚、以色列、中国澳门、葡萄牙等学生科学平均成绩都有显著提升,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文化并没有显著变化,改变的只是教育政策和实践。

    施莱歇尔说:“我们不仅传承文化,通过完善的政策和实践,我们也可以创造文化。”

    就国家层面而言,既然花钱、花时间都不一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那么什么才是重要的?施莱歇尔分析了表现卓越的学校体系具备的特点,其中包括:把教育放在首位,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进行高水平学习并取得成功,设定并阐释高期望值,确定适度的学校自主性水平,从行政问责转向专业问责等。

    资质普通的毕业生也可以当教师

    常常有人对当今教师队伍组成表示忧虑,有一种理想化的观点是“只有最优秀的毕业生才应成为教师”,持此观点的人认定学生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于教书育人者不是这个国家最优秀、最聪明的毕业生。施莱歇尔认为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施莱歇尔援引“成人能力评估调查”的结果说明,在拥有本科学历的成年人中,根据计算和读写的平均能力,没有一个国家的教师成绩位列前三分之一。

    研究发现,教师的技能与学生的技能正相关,但也有一些国家,教师的计算能力一般,但他们的学生在PISA数学测试中表现优异。

    施莱歇尔提出,各国政府需要思考,如何让教师这个职业更受社会尊重,成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更具吸引力的职业,政府需要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花更多心思,并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就业环境,否则教育就会陷入螺旋式下降的状态中。

    《超越PISA》书中提出并介绍了5个顶尖教育体系,分别为新加坡、爱沙尼亚、加拿大、芬兰和中国上海。施莱歇尔认为,上海学校体系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教师的高质量,优秀教师的选拔、教育和部署是该体系实施政策的关键,专业发展贯穿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尤其是教育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说:“眼下又一批英国数学教师来上海交流学习,规模比以往更大,这体现了英国政府对于教师培养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上海教育质量的高度认可。上海在PISA测试、中英教师交流过程中,展示了中国教育取得的创新成就,也向世界贡献了来自中国的教育经验。”

    本报上海1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