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首次提出培养高中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近日,瑞鑫点教在线的编辑就“如何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走访了几位特级教师,看看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

    李贺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培训专家。

    笔者:李老师,您好!“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呈现,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首次出现在“课标”中。您能谈谈在开展思辨性阅读方面的经验吗?

    李老师:“新课标”提示“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采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培育。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笔者:您能谈谈如何具体落实吗?

    李老师:首先,明确概念,突出重点。“思辨性阅读”,思,强调用心思维;辨,强调精读区别。它是理性的阅读,是对话式的阅读,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阅读。而“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考”。思辨性阅读是一种建构性的阅读,帮助学生建构与提升阅读能力,是此类阅读新思路仅有的目的。

    思辨性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对本文内容和形式的反驳与修正,另一方面是指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肯定和补充。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求张扬个性。因此思辨性阅读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独立阅读。教师不能包办,不能讲得过多。阅读毕竟是个体行为,群体活动一定要有个体主动参与,否则只能流于形式。也就是说,“阅读是阅读主体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发展思维的过程。”

    思辨性阅读的重点是阅读主体的实践。“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或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是外延或重点,核心是读者的“读”。

    其次,自主实践,养成习惯。思辨性阅读把理解和发展作为更高目的。所以,不仅要能够一字一句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还应该理解它的意义,追问“为什么说人天生就是善?根据是什么?什么是善?它包括哪些含义?适用什么条件?局限性在哪里?”等等。这是阅读的基础层次:忠实地读;思辨性阅读更追求发展:批判地读。换句话说,思辨性阅读是在“精读”“略读”和“速读”基础上深入地读。

    思辨性阅读包括两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理解文本主题、收集信息的“预读”:通过作者、文本来源、写作目的、文章的标题、文章主旨(中心)了解文本的背景信息和文章的全貌。

    第二阶段,是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的精读:择要做好读书笔记和评点、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概括文章的主题(中心)及论点论证推理、评价文章和论证、思考自己的立场证据和推理等。

    可见,精读质疑的训练很有必要,在精读训练的过程中养成质疑的习惯。

    再其次,变换方式,自读为主。如前所说,思辨性阅读特别强调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只有独立“钻进”文本,才有思维参与的可能,进而改变教师主讲的局面。教师的作用只是指路子、搭台子、激兴趣,与学生一起成为读者,并能够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始终确保以学生为阅读主体。这样才有可能使思辨性阅读落实到实处。

    最后,提供范例,有本可依。思辨性阅读无疑要凭借优秀文本,教材是基础和典范,当然很不够。高中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育,还需要更多古今中外论说名篇和时政评论素材。

    胡金城,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笔者:胡老师,您好!您能谈谈在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经验吗?

    胡老师:从本质上讲,中学语文和理化生政史地相比较,更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基础工具学科,而非体系严整的科学学科。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好,人文性也罢,必须依托学生的语文读写实践来实现。当然读写实践是需要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进行的。但必须着力强调的是,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因此高中语文学习必须过好读、背、抄、说、写这五关。

    笔者:也就是说,“读背抄说写”是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那您能谈谈怎样实现这一基础吗?

    胡老师:第一关是阅读。这里强调的不是方式,而是数量。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量,3年应不低于150万字;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在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数量上,方向、时段、内容都非常明确,但现实的问题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这就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从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生阅读的数量才能有保障。

    第二关:背诵。这一关强调的是质量。单单有阅读数量的累积,是远远不够的。经典篇章,从词句到篇章结构再到思想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更简单更直接的方式就是背诵。背诵的目的,就是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即建构与提升——将书页上的文字变成自己心中的话语,将先贤的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高中学生自读文言文、经典文言篇章,努力背诵两万字,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如果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每天坚持背诵一百字,一个学年,就可以基本解决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绝大部分问题。

    第三关:抄写。这一关是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捷径。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和诵读相比,抄写是很辛苦的,但也是很有效的。默写的过程,是记忆巩固、理解精深的过程。

    第四关:说书。如果说前三关是吸纳,那么第四关说书是基于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的口头表达,是释放。所有的口头表达,都是基于具体思考与感悟的。在语文课堂上,将别人的故事讲清楚,对别人的观点能够提纲挈领地加以概括,做几句评说或一番褒贬;在联想中迁移、拓展,借助规范的话语模式说几句自己的话。只要能说出来,说清楚,再力求说稳妥,说漂亮,说得有条理、有逻辑,就是成功。

    第五关:写作。“我手写我口”,前提是心中有渴望、有感悟。对阅读中的一词一句,心有戚戚,摘录下来。摘录之外,将心中的“戚戚”努力写清楚,本身就是走向条理、走向深入的过程。一定要浅入浅出,勿求长篇大论、精辟深刻。在实际教学中,三言五语能把话说清楚、说稳妥的学生,应该给予肯定。机械地说,哪怕学生每次能努力增加一句稳妥的表达,日积月累,必见功效。

    读背抄说写,是对高中语文实践活动最直白的表述,目的是将学生聚拢到更具体更切实的语文实践之中。我们平谷区语文名师工作室的青年教师团队,在教学中通过“过五关”的不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参与编写的《高中语文阅读新思路·建构与提升》丛书,既是对我们在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强化语文实践的梳理,也是在为学生进一步加强读写实践整理素材,提供依凭。

    笔者: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后续我们还会陆续推出名师们关于语文阅读方面的交流,希望能为老师们提供借鉴。此外,在瑞鑫点教在线的平台上还有高中各学科名师免费的微课,欢迎各位老师关注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