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那些事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与中国教育

    2018年年底,当我看到“我与中国教育报”征文活动的通知时,对《中国教育报》的情愫再一次被点燃,不由得回想起8年前的那个春天,我第一次与中国教育报记者相识的那段美好时光……

    2011年春天,河北省易县教育局局长许俊良上任不久,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部分校长常常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为了把校长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促进校长尽快向业务型、专家型校长转型,易县教育局于当年4月12日举办了校长评课大赛,全县114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学区研训室主任一一登台亮相,一线教师做评委,当场打分、亮分,比赛结束公布排名。此举在系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

    当时我任易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觉得这个创新举措应该上报市局加以宣传,没想到时任市局办公室主任的赵建民同志阅示后,认为易县的做法既有创新性,又有可操作性,当即表示向《中国教育报》推荐。更没想到的是,两周后中国教育报记者来到易县进行专题釆访。从此,开启了我与教育报的不解之缘。

    说心里话,当时我从教20余年,从来没有和国家级教育报刊的专业记者如此近距离接触过,同事们也觉得接触教育报记者甚至在教育报上发表文章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见到中国教育报记者,他们谦和的态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消除了我和同事们紧张和忐忑的心情,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说起基层工作一晃就是半天。我和同事们普遍感到,中国教育报需要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素材,教育报记者和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是一家人。

    2011年5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河北易县校长重新挂帅课堂”为题对我县校长评课大赛进行了专题报道。易县教育登上《中国教育报》,这是易县校长队伍建设第一次被国家级教育类专业媒体报道,消息不胫而走,在全县引起极大关注。这次报道极大鼓舞了易县教育人干好教育的热情和信心,也打破了基层工作登上教育报难上加难的畏难情绪和悲观论调。自此之后,我县连续多次举办校长评课大赛,人数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

    校长评课大赛拉开了我县教育改革创新的序幕,自那之后,我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安全、德育、扶贫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相伴随着,易县教育与《中国教育报》结下缘分,我们不断将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通报给教育报记者,教育报记者也对我们的做法给予针对性指导,形成一种国家级专业报刊与县级基层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8年来,教育报多位记者先后专程来易县釆访,13次报道易县教育取得的突出成就。

    8年来,每天报刊一到办公室,我都最先挑出教育报,逐版浏览,把自己感兴趣觉得有价值的文章做好标记,等到处理完手头紧要工作后,再细读细品重点文章,并把有价值的剪下来,分类保存,以备闲暇时再读再记,这已经成为我一种日常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中国教育报》,我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专业素养,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可以说,教育报既是我们爱不释手的宝贵资源,也是我们成长前进的源头活水,引领我们在基层教育发展的路上走得越来越稳,步子迈得越来越坚实。

    2017年10月,我有幸被评为中国教育报全国优秀通讯员,受邀参加全国通讯员会议,并作为唯一一名县级基层通讯员上台发言。无比荣幸之余,我更加坚定了学好、用好教育报,为教育报提供更多更好的基层素材,为做好基层教育工作加油助力的信心和决心。

    又一个春天即将到来,我将沐着春风,迎着朝阳,继续书写我与《中国教育报》的故事,编织我美丽的教育梦!

    (作者系河北省易县教育局党组成员)

上一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下一篇:郑州轻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