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播下热爱教育的火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秀芬(右三)参与学生“五彩假日”活动,与学生一起做绢花。 王东升 摄

    “面对成长中的生命,只有努力做到最好,心里才踏实。”——李秀芬

    小档案:

    李秀芬,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1964年出生,1980年3月参加工作,自2003年担任音德尔三中校长以来,她把一所薄弱学校办成有口皆碑的好学校。学校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先进集体等60余项殊荣,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

    “再不好好学,就送你上三中!”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老百姓曾经训诫孩子的一句家常话。如今曾经“垃圾纸屑随处扔、打架斗殴成常态、不比成绩比拳头”的音德尔第三中学(下文简称“三中”),教学和管理连续8年居全旗第一,学生综合素质也表现优异。“我就是用了些土方法,让学校好起来,让老师们爱上工作、爱上教育。”常常面带微笑、很少会大声说话的女校长李秀芬,正是让这所曾经的薄弱初中实现华丽蜕变的人。

    最急需 找到存在价值和希望

    在任三中校长前,李秀芬就以善于管理而出名。尽管有经验,但三中薄弱的家底,仍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两排平房、一块土操场,教室门框都残缺不齐;数学最低成绩校平均14.5分;上岗的第一天,宣布任职的领导还没走,邮局和电业局等部门就来催促缴费了。

    没有经费维持基本运转,先拿家里的存款垫上;硬件太差,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但这些似乎都不是关键问题,问题在哪儿?李秀芬走进教师办公室、课堂,看大家做事、听大家想法、理自己思路。

    最终,李秀芬出了第一招——定制度、立规矩。“治理一所学校需要制度,要改善一所薄弱学校,更需要制度,而且是有力度的制度。”李秀芬说。在深入了解校情中,她看到最大的问题是管理涣散:教师有没有充分备课,没人管;教师上课迟到、早退,这都不是事儿……于是,她就把这力度下在最薄弱、最关键的环节,出台岗位考核方案、严格考勤管理,并顶着重重压力,推行结构工资改革。“不能让老师干好干坏一个样儿,否则教育局再怎么给政策、给资金都没用。”李秀芬说。

    接着,祭出第二招——提士气、聚人心。对教师,大张旗鼓搞合唱比赛、团体操比赛,一遍又一遍地训练。几个月后,全旗团体操比赛中,三中教师团队获得第一,结束了三中从来没拿过名次的历史。“听到获奖名次的那一刻,我们像孩子一样扔掉帽子、高高跳起、大声欢呼,转身又三三两两抱头痛哭。”在三中工作多年的李靖至今仍记得15年前的场景。对学生,李秀芬动员所有教师为600多名学生开出34个兴趣小组,虽水平不高,但她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踢门的脚去踢球,打人的拳头去打鼓”。

    外界开始投来新的目光,生活在这里的教师、学生开始爱上这所学校。不过,家长依然担心:“孩子考不上高中咋办?”李秀芬果断出了第三招——小学科突破,先从政治、历史等几个初中零起点教学的学科入手,下大力气提高教学质量。一年后,初二年级9科会考,三中4科全旗第一。

    “虽然我知道办学不能有功利之心,但当时就是要想尽办法争第一,因为我们的老师、学生急需在这所学校找到存在的价值和希望。”李秀芬说。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学生基础学科成绩,李秀芬做了更长远细致的规划:成立教研室,大量派教师外出学习,每年拿出约3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对于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坚持放慢脚步,重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改变评价考核方法,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都从横向比较改为纵向的成长性评价。

    3年后,三中各学科整体成绩居全旗第二名;5年后,在全盟50多所旗县初中排名第一,至今持续保持了8年;近5年,学校承办了40余个现场会,接待同行参观交流近3万人次。

    最骄傲 学生个个都文武双全

    在大多数人眼里,三中的变化,是一次又一次考试成绩竹笋拔尖儿似的一路飙升,但在三中教师们眼里最骄傲的是,自己的学生个个都文武双全。

    “不寻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只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给有差异的学生有区别的适合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出彩”,是三中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

    2007年起学校将兴趣小组发展为6大类181个社团,学生参与率100%,并制定了详细的社团管理和评价细则。同时注重将德育、美育、劳育融合贯穿其中。比如,在手工制作活动中,会设计“为家人送一份礼物”等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自2017年起,学校推进社团活动课程化,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拓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今,学校已形成“2+3+N”素质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内要掌握2项运动技能,学会1种乐器、软笔书法和1门手工,同时要让学生还有其他兴趣特长,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不过,这些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只是撑起了办学理念的骨架,如何才能血肉丰满?“充分利用一切空间和课余时间,为更多学生搭建发展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李秀芬说。学生吴志凯通过钢琴十级后,一直想办一个独奏音乐会,学校就帮他实现了这个心愿;有名学生个人藏书2000余册,学校就给他办了一个读书达人擂台赛……就这样,除了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一场又一场的个人专场演奏会、书法展、擂台赛、达人秀等,在很多学生青春记忆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针对每到单周寄宿生不回家的情况,学校开设了“五彩假日”活动。学校将学生餐厅更名为“雅品厅”,学生在这里除了品食香,还要品诗香、书香、墨香、艺香,每周学生都要在这里开展诗歌朗诵、好书分享、书法展演等活动。随着活动种类增多,一间厅不够用,再增一间厅,名曰“雅艺厅”,每周六为寄宿生播放电影,每次看电影前都有个“黄金1小时”供学生自愿上台进行才艺表演。由于申报人数太多,时间总也不够用,学校就在每天上午课间操期间,再增加一个“黄金300秒”,让更多学生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些平台的搭建,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展示、炫技,更多是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对学生理想信念进行身边的教育。”副校长王东升说。不仅如此,学校还在教学楼楼道里挂满历届“感动中国”获奖者的事迹介绍,组织开展校友故事会等,将校训定为“承儒蕴雅、见贤思齐”,让师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向身边榜样看齐。

    最欣慰 教育情怀与追求被唤醒

    柳成龙,现任音德尔五中校长,15年前早已是自治区级教学能手的他,至今还留着在三中一次校级比赛中获得的一个保温杯。

    “那是李校长颁发给我的。”柳成龙说,“她点燃了我们对教育的激情与热爱。”同柳成龙有着同样感念的还有现任努文木仁中心校校长李靖、音德尔七中筹建办主任张立伟、三中教学副校长张洪林……因此,大家都说,李秀芬不仅办好了一所学校,还带出了一批校长和骨干教师。

    “作为一名学校领导干部,要善于唤醒身边每个人的教育情怀与追求。”李秀芬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做起。首先重塑学校正向的评价文化。比如评课,即使不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也要找出3条长处,指出1条不足,其余的下次再说。

    同时,李秀芬也非常重视给师生精神和情感上的认同。学生文体活动、赛事项目,李秀芬都会在台下从头待到尾;每位教师结婚,她都会到场献上一段亲手写的祝词,告诉所有人这位教师在学校的付出与成长;坚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采集亮点百张”等活动。这样,让“欣赏不亚于重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

    仅仅有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是不够的,专业上的不断精进才是教师成长持久的动力。李秀芬首先做的就是培养一批能带队伍的优秀干部。他们被要求“德为先”,对于任何评先争优机会,都不能和普通教师争;在教学管理中,要做真正的“领头雁”,除校长、总务主任外,所有人都要兼课,并要带同年级最差的班;当然加强培训是家常便饭,每周学校都召开干部培训会。“最重要的是,李校长给我们创造了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张立伟说,“任何展示的机会她都先把我们推到台前。”

    对更多的普通教师的成长,学校构建起立体式培训培养机制,有全面培训规划,也有对不同成长需求教师的专项培养方案,还有促进每位教师形成自己教学主张的个性化指导。

    “在三中,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被遗忘在角落,我们会努力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李秀芬说。所以,看到门卫会手工,李秀芬就让她带社团,直至成为全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听说新来的会计原本是学数学的,李秀芬就让他“捡起”本专业,直至培养成为数学骨干教师……“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学校文化,所以三中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即使学校一年走两位副校长也照样不受丝毫影响。”张立伟说。

    十几年从未离开三中的李秀芬,在扎赉特旗大地上,播下了热爱教育的火种。